第四十六章 盘算

又烧了两锅沸水才勉强洗净,去了油渍,好在山上柴火不缺。

“下山不急,等着春黍收割再去。”

回山时五刚月中,泼了一袋灵液,药田里的春黍长势良好,如今已经抽穗,带了些许金黄。

灵液培育后的春黍不仅长得快,而且壳薄粒大,一串穗上能长出近三十粒。

记忆中,此世的春黍不同于上辈子见过的那种被称作黄米的‘黍米’,产量和口感都要好上不少,不过普通的春黍依旧不可能长到这种程度,一串穗上至多二十出头,空壳瘪壳很常见。

“杆柄硬挺,不似其它那般歪斜。”

粮食作物是最为容易生病的,各种虫病,不过眼下这片田里的春黍没这问题。

陈屿想着收割后算算总量,然后打磨一些试试,万一有副作用便及时停下,不再用灵液浇灌。

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目前来看灵液与灵机一样,虽然功效比不上,但变化都也都是倾向正面,除非吸收不了被撑过头才会引发不良。

大概就这两天了。

算起来,春黍种在木板里待了一段时间,接着结种后又立马播撒在田里,如今一月过去,却是比山田那边早了太多。

摩挲下巴,他寻思若来得及,应该还能在种一批,当然前提是这些春黍真的没什么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第四批培育里就得再加一些元灵根,省得往后不够用。”

一根白棒子能催化出一根元灵根,内含八到十一枚气珠的灵源,相当于四到五袋灵液——虽然已经用上了竹筒储备,但他还是习惯用袋来形容,而且一筒的量有多有少,依着竹筒大小,而水囊则要规整许多,方便记忆。

“一次施加浇灌需要一袋,药田里这些用了两次,若是扩大的话估计得加一次浇灌。”

一月三袋灵液,这个量说多真不多。

三袋灵液便能换来丰产与提前数月的催熟,在他看来完全不算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