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方北同高考

原则就是:只要有的都记录,并且是专业性记录!

并且其收集的知识都是专业的,意图给知识探索者提供所有已知的专业知识。

按照罗志学的想法,这种百科全书将会一直整编下去,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的增长而不断的推出新的版本。

一直到帝国灭亡为止……嗯,对于这种百科全书类书籍来说,大概率大楚帝国灭亡了,后续的帝国或什么共和国还会把这套书籍继续整编下去,一直到华夏乃至人类出现大灾变为止。

当然,以什么形式存在,那就是个未知数了,早期是纸质存在,中期可能变成电子版,再后来变成啥样,那只有未来人才知道了!

这一部百科全书,即是用来科普的,也是用来记录的,更是作为工具书所使用的,对此罗志学很重视。

各类新式书籍的编写,基本上也可以看的出来罗志学想要推广全面新式教育的决心。

而什么是新式教育?

学制这些自然很重要,但是并不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还是学什么。

新式教育学的东西除了的传统的四书五经这些传统文学外,还会学习数理化以及天文地理这些内容。

和新式教育进行对比的乃是传统教育,什么是传统教育?

小时候读三字经各类启蒙读物,然后学四书五经……然后……没了……撑死了学生们自行学个算术。

这是因为明王朝注重八股文的缘故,过去两百多年里的学子一股脑的专研怎么写八股文去了。

八股文这东西吧,其实也不都全都是坏处,至少很公平……这玩意因为有着严格的格式和要求,因此可以很客观的进行评价文章水平,这对于科举的公平性很重要。

此外能把八股文写出花来,尤其是把截搭题这种八股文写出话来,对考生的要求其实很高,不仅仅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而且还能胡扯,并且还要能自圆其说……脑浆子不行的人是写不了。

因此,能考中进士的人其实都不傻……嗯,就是可能缺乏其他常识,应试教育嘛,都这样,为了能考上,学生会忽略其他东西专注于考试内容。

后世人考什么物理化学,照样会出现缺乏常识的考上。

但是应试教育的最大好处就是公平!

不管考什么,都是比脑子、比勤奋,至于也有师资这些外部环境影响,但无伤大雅……

总比连公平考试的机会都不给你来得强。

任何时候,都别指望绝对的公平!

你羡慕嫉妒恨有钱人家的同学有私教,能上好学区的时候,人家农村的孩子还羡慕你能在城市里上学呢;贫困家庭的孩子还羡慕嫉妒农村孩子能上学呢!

能有一个相对的公平就很不错了,而古代的科举,大楚帝国里的科举以及四所新式学院的招生考试,就是尽可能地维持一种相当的公平。

去年开始,大楚帝国陆军军官学院的招生考试里,就率先进行了大规模的分区招生考试,这是因为想要报考该学校的学子越来越多。

所谓的分区考试,其实就是指在各省里组织一次考试,然后录取一定名额,每个省都有一定的名额,各省考生内部竞争这些名额。

这是为了避免一些教育比较好的地方,其考生直接包揽了陆军军官学院的大部分入学名额。

相对于文官,军方更加注重地方平衡,是不可能让军校生,出现少数几个省份的生员扎堆的情况的。

所以,陆军军官学院采取了很简单的原则,各省按照人口数量进行名额分配,然后各省考生内部竞争。

这和科举制度里的南北分榜是类似的概念,只不过科举只是南北分榜,陆军军官学院直接来了个省榜。

如此模式下,读书风气比较好的江南地区内部竞争自然也就更激烈了!

在内部竞争极力的江南省里,方北同去年就落榜了,但是他不甘心,落榜后继续苦读,今年是势必要考上的。

抵达江南省省治苏州后,方北同和几个好友到了早已经约好的好友家中暂时落脚,一边休息一边继续复习。

不仅仅是他们,此外还有部分之前在苏州参加乡试的读书人也没有走,而是准备继续参加四所学院的入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