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三章 沈安农场

新西南马,这是一种用原生的众多西南地区的马匹培育而来,虽然公马的平均肩高只有一米一,但是耐力特别出色,而且适应高原,热带雨林等特殊气候,是一种在南方地区里使用非常优秀的役用马。

辽西马,平均肩高一米五,由西班牙马公马和河西马母马杂交培育后的产物,有着相当复杂的血统来源……该种战马体型优美,爆发力强,耐力适中,饲养适中。

这些特点让它逐步成为了大楚帝国陆军里的最重要的乘骑战马,培育量非常大,广泛装备各骑兵部队以及作为军官坐骑使用,乃是如今大楚帝国标志性的乘骑战马。

丰州马,采用多种西方马种,主要是西方的一些挽马,如汉诺威马等马种和蒙古马杂交培育而来,平均肩高一米五五,性格温顺,耐力上佳,容易饲养,就是爆发力不咋地,只适合作为役用马使用。

简单来说,大楚帝国里大规模繁殖,并且军方使用的马种,就是河西马、辽西马、新西南马、丰州马这四大类了。

其中辽西马是纯粹的乘骑用马,河西马则是轻型役用马和乘骑用马,新西南马则是南方丛林水网或高原山地等地形专用的役用马、丰州马则是中型役用马。

当然了,这说的只是大概!

实际上大楚帝国国内还有保有并繁殖了各种各样的原生马种,比如几个比较著名的马种:阿拉伯马、西班牙马,英国纯血马,土库曼马,当然还少不了土生土长的蒙古马。

而军方使用的马匹种类也非常多,不是说什么好用什么,而是有什么用什么,什么适合用什么……毕竟楚军部署而楚军的部署范围太广泛了,从北极冰原到热带雨林,从高原到低海拔平原,从雪地到沙漠,各种乱七八糟的气候以及地理条件都有。

而马匹这东西,很难说适应所有气候以及地形的。

所以楚军的马匹使用上,也是根据地理气候使用不同的马匹。

并且战马使用也会受到运输限制,很多时候是不能从国内腹地千里迢迢把马匹运输过来的,这样运输成本太高,同时外来马种也存在环境适应性的问题。

因此在海外作战的楚军,有可能的话则是会尽量使用当地的马匹,比如在中亚以及西西伯利亚地区也里就广泛使用当地的哈萨克马、土库曼马以及阿拉伯马等等。

而在印度地区的驻军,则广泛采用当地的马尔瓦尔马等马匹,其中尔瓦尔马这种战马是中亚土库曼马、阿拉伯马、蒙古马以及当地马自然杂交培育后的产物,是一种相当优秀的乘骑用马。

这严格说起来,世界上的众多国家的军队,应该没有和楚军这样同时使用这么多种类的马匹了。

当然,这也和很多国家并没有实力和条件维持如此庞大规模的海外驻军……这海外驻军都没多少,自然也就谈不上大规模的海外骑兵,更谈不上使用多种多样的马匹了。

而楚军不一样,楚军如今光是在印度地区,就部署后六万多兵力呢,其中骑兵的数量可不少,再加上军官坐骑,炮兵以及辎重所需要的挽马,驮马,这需要的马匹数量可不少。

由此也可以看见各种军用马匹对楚军的重要性。

乘骑用马先不去说,要是没有大量的役用马,楚军引以为傲的炮兵部队都拉不上战场。

那动不动就好几百公斤甚至一两千公斤的野战火炮,可是需要大量的役用马来维持机动以及作战的。

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来大楚帝国陆军里的主力役用马丰州马的重要性。

这种丰州马在大楚帝国里的众多马场里都有培育繁殖,沈安农场也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丰州马在国内最大的培育繁殖基地可不是在沈安农场,而是在漠南省丰州府的丰州马场,要不然人家名字咋来的啊,就是因为这种马是丰州马场培育出来的啊。

然而沈安农场里的丰州马的马群虽然不大,目前存栏不过五千多匹,但是近距离观看还是非常的壮观。

罗志学还没下御用马车的时候,就远远看见了大片的马群,等进入农场内部后,还特地先去看了看庞大的马群,并观看了农场组织的一场简单的挽马拉车的表演呢。

只见多辆满载重物的四轮马车,分别由四匹体型高大,基本都是挑选出来肩高达到一米六的丰州马进行拖拉,而且走的还不是平坦的硬化路面,而是砂石路面。

四匹丰州马,拉着一辆载货一点五吨左右的四轮马车,在这种路面上行走丝毫不弱,速度还挺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