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页

“无妨。”杨戬笑道,“我放了一缕元神在丞相府,政务有一干大臣,大王也会亲自过问,军事则有武成王监察,又有我几位师弟在边关驻扎,自可无忧。”

姜尚点点头,叹道:“闻太师败于丞相之手后,这大商,已经坍塌了大半。”

“姜师叔以为,周国接下来该如何行事?”

“拖……”姜尚刚说完这个字,不由哑然失笑,“见笑了,丞相定然有这些眼力,我却不该班门弄斧。如今丞相新收邓九公父女,却不趁机直取五关,此当真是明智之举。”

杨戬笑着摇摇头,“还不是东进的时机啊,姜师叔不如嘻嘻言说一番,为何此时不能东进,我看是否与我心中所想相称。”

姜尚心道,这就是在考教自己了。

姜尚道:“此时大商国力尚存,若率先东进讨伐朝歌城,周军极易与大商两败俱伤,东之姜家与东夷部落暗中联合之事已算是妇孺皆知,其心怕是不小……若不给他机会也就罢了,若武王攻下朝歌城时,兵力折损太多,怕会又有一场恶战,到那时天下怕难定。嗯,这是其一。”

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姜尚一连分析了十多条此时不能东进的理由,杨戬听的不断点头。

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便是兵力、名义与善后之事。

杨戬对这些考虑倒是真的没姜尚周到,当然,杨戬更多的是站在封神劫难的角度去思索。

如今阐教十二金仙都在山中修养,而截教因赵公明与三霄之事,此时怕也积了一股火……

大商将领之中还有诸多算计封神之人,比如那孔宣,又比如那不知来路的七煞张奎,也不可太过轻视。

两人边说边走,在庭院中湘潭甚欢。

姜尚所不知的是,在他和杨戬商谈时,坐在窗边注视着此地的柔儿,却又听到了那个熟悉的嗓音。

“我本不想再找你,今日也是无可奈何。”

柔儿娇躯轻颤了下,目光满是复杂,听耳中传来的言语,轻轻咬了下嘴唇,而后缓缓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