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李富胜在内的几只能打的部队,也都过了渭河进入了楚国其他区域开拓战局。
所以,留在上谷郡监视镇南关的燕军虽然不少,但若是年尧领着数十万“归心似箭”的楚军出城往家跑,那里的燕军能否成功阻截下来,还真不好说。
最好的结果,也就是让年尧断尾求生,付出一定代价让一部断后,主力跳出来。
最差的结果则就是年尧在上谷郡来一场对燕军的反击战,燕军吃一场败仗。
不管怎样,这之后,一旦年尧那一部腾出手来,接下来,燕军和楚军将在广袤的楚国北方疆域进行着近乎是无休止的厮杀征战。
燕军没打算占据地盘,没打算经营,所以只是作骑兵突进,楚人占据主场之利,就是野战能力上比不过燕军,但完全可以用时间和空间去换取主动权。
总之,
再打下去,
除非郑伯爷能够有信心代替靖南王强行捏合各路燕军,来几次当初望江江畔击溃野人王主力的大捷,将楚人主力打崩个几次,彻底荡平整个楚国北部所有可以威胁到己方的楚军力量,否则,这场仗就注定得是糊涂仗。
况且,楚人不傻,那么多例子在前,怎么可能会傻乎乎地集结主力出来和你燕人拼几波决战?
也因此,镇南关平稳交接,是建立在时下局势之下的一种妥协,不存在谁单纯付出不付出的问题。
这和当年玉盘城下屈天南投降是两码事。
燕人想撤,楚人想早点了结这场战局,大家的需求,是一致的。
但,
谈判嘛,
作为名义上也是实际上的战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