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无强敌,则国内生乱,新法,慢不得,你再慢,都会有人觉得你快了,当以全面推广,再行查漏补缺。”
燕皇的角度,是站在他的立场上的,他深知,一旦自己不在了,国家中枢的威望,必然会大跌。
等到下一代,再换下一代时,还会继续跌。
这种改革,一步一步来,只能是杯水车薪,倒不如,趁着自己这一代,趁着下一代时,以雷霆之力,强行推展。
谁敢反对,谁要反对,谁能反对,
说出来,
再平了就是了。
要让人把吃进去的东西,给吐出来,就别期望人家能对你和颜悦色。
这不是帝王的偏激,而是帝王的全盘考虑。
他能保证自己继位的儿子,是优秀的,因为那是他亲自选择出来的,但,皇孙呢?
最大的皇孙,还在练字呢。
他,
无力去亲自培养了。
他也不会去奢望,这大燕,会世代明君,这个梦,太美,也太天真,燕皇不会去做。
所以,古往今来的开国皇帝,都希望为后世立好一切规矩,因为他们经历过创业的艰难,自然更清楚,自己后世子孙,很难再有自己的高度和能力。
燕皇重新拿起折子,
继续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