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信使是先前去追大王妃的,另一路信使则是从前线帅帐那里来的。
第一封带来了来自四娘的回信,确切地说,是“口谕”。
信使一本正经地原话复述:
“哦,饿死他活该,别管他。”
不用盖戳,不用上火漆,听到这话,熊丽箐确定这必然是来自自家姐姐的原话。
有了这句话,熊丽箐心里终于踏实了一些;
虽说自家闺女一直守在铁门外,按照自己吩咐每两个时辰和里头呼应一次,且里头的世子也没有再喊饿,一直说自己吃了饭。
至少意味着,在里头,好像饿不死的样子。
再者,熊丽箐清楚自家姐姐对儿子好像一直不是很关心,但并不认为自家姐姐会真的眼睁睁看着自己儿子饿死;
嗯,就算是她放得下,王爷也不会同意。
既然姐姐说得这般笃定,人也没回,就意味着世子在里头应该不会有生命危险。
第二封信,
来自帅帐;
但并不是来自自己的丈夫,自己的丈夫打仗时,也确实会抽空写家书,写给家里的女人们以及孩子们;
但这一封,是来自帅帐,落款却是北先生。
信的内容很简单,概括来说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