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 陶恒山箓

叩问仙道 雨打青石 2028 字 11个月前

授箓院是宗门守卫最森严的地方,即使洞玄真人潜入也休想占到便宜,且他并非将秦桑带去陶恒宗坛。

秦桑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傻到大闹一派禁地。

授箓院位于陶恒山深处的一个谷地,居高临下可以看到谷内零星几座殿阁。

秦桑听闻道门的授箓院殿宇繁多,用来供奉诸神,恢宏而肃穆,不像陶恒山这般简陋。

不过陶恒山非是道门正传,没有那些规矩。

陶恒山带着秦桑在谷外落地,走进一座大殿,这里存放着一些典籍。

“陶恒宗坛可授第一重太上正一童子灵官将军箓,存思六十甲子太岁神中亲近水属的天神,不难请来护坛神将。升授检水玉箓,存思水部天神,根据经验,请金关毕宿使者作为护坛神将最是容易……”

陶真人为他解释。

倘若是秦桑刚入此界的时候,完全无法理解陶真人这番话的意义。

道门门派之间,法箓不尽相同,每个门派的传承会囊括几种法箓,这些法箓按照位次高低排列,构成一个宗门完整的体系。

一整个体系一般都会有一个特殊的名字,譬如天枢院都功箓,北极驱邪院北帝箓。

陶恒宗坛法箓被附近修士称为陶恒山箓。

正如陶真人所说,陶恒山箓只有两重法箓,因为每重法箓其实对应的是两个大境界。

入道受太上正一童子灵官将军箓,对应正一法位和道德法位,中间不用再受箓,可以正常修炼。

相当于炼气、筑基期。

之后再来宗坛升受检水玉箓,便可继续修炼至洞神法位、升玄法位,也就是元婴期巅峰。

倘若陶恒山有人能继续突破,陶恒宗坛则无法箓相授,只能外求。

六十甲子太岁神和金关毕宿使者都是道门传说中的天神。

法箓上应天神,指的就是它们,成功存思天神,才能请来护坛神将。

以前那个门派铸就法坛、传下法箓时,对应的未必是这几位天神,可能是功法不同、传承残缺等等原因,陶恒山修士无法存思这些天神。

不过没关系,只要能存思相近的天神,成功请来护坛神将,就能修行。

陶恒山箓只有两重法箓,证实了执剑真人当年的说法。

自己想要求取更高的法箓,很难!

秦桑心中暗叹。

陶真人不知秦桑的想法,仍在滔滔不绝做着介绍,“道友弟子受箓之后,若结金印坛,最适合灵物是银露树浆液,本宗培育了很多银露灵树,可分给道友一定份额,至少弟子在突破洞神法位前无须担心。”

他自认诚意很足,但想要拉拢一位顶尖强者不是这么容易。

陶真人看着秦桑,等待答复。

“银露树浆液……”

秦桑心中自语,闪过陶真人方才的介绍。

根据法箓名字和存思的天神,看出来陶恒山箓在五行中更趋近水行一道。

事实上,每一种法箓都有不同的侧重,存在五行、阴阳等等区别,并以此划分类别。

尽管这些法箓都能立坛、请神,修士最好选择更贴近自身功法的法箓,据说可以享有一定的好处。

以秦桑对《元神养剑章》的理解,这门功法可以说是无相,至少五行法箓应该都可以算适合,当然秦桑也不奢求能得到多少好处。

世间若存在剑箓、杀箓,或许最契合他。

既然如此,秦桑首先考虑的便是能最快铸坛的法箓。

道门之外的修士基本都是修金印坛,即使道门宗派,养得起道兵的也是少数。

铸金印坛所需灵物,要求特性必须和法箓契合,称为安箓。否则即便勉强铸成,箓坛也有不稳之忧。

可以看出,其实铸坛本质上是炼化这些灵物特殊的力量,融合法箓之力。

思及自身,秦桑早就考虑过,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有两种法箓,火部法箓和雷部法箓!

而非陶恒山箓这种水部法箓。

他有朱雀真羽和天凤真羽,若能用真羽之中蕴含的真火铸坛,岂非轻而易举就能铸就一座坚固的箓坛?

至于雷部,他曾在风暴界猎杀一头凶兽雷龟,得到雷龟的妖骨和妖丹。

妖骨和妖丹有雷龟的天赋雷力,若能炼化,应该可以铸就化神级别的箓坛。

更高位阶的他也有,凤翼之中,青鸾本源雷力丝毫不比两种真火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