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玄黄大典,天下共史

长生可否 江天寥廓 1219 字 2022-11-12

却也写得遮遮掩掩。

何必呢?

不妨写得更清楚一些,将规律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世人才会知道什么是对错,该做什么,才不会受到当权者的迷惑。

在这场长生革命当中,张执象没有介入具体的变革,他提供基础理论后,只想做一件事——修史。

修一本不一样的历史。

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从上到下的记录历史。

我们要将隐藏在历史当中的那些世家,那些士族全部暴露在光明当中,将他们的蝇营狗苟,将他们的利益驱使,将权力的变化写的明明白白。

唯有如此。

才不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为什么会“哀而不鉴”?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所以无法监督,而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懵逼,好继续盘剥。

唯有把史书修好了,才会不需要红楼梦,也无需屠龙册。

因为历史,本身就是最好的屠龙术。

许多学子明白这件事的重要性,才深刻的认识到国师为何是国师,也认识到了张执象的象宗,是怎样一门学问。

如果说《永乐大典》记录了百科百类的话。

那么张执象要编纂的这本史书,同样会是一本浩如烟海的鸿篇巨着。

这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是一个主编牵头之下,数以千计的学者,以年为单位,才能完成的巨着!

搜集、整理、考究、推论、统合。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怎样浩大的工程,要把这件事情做好,做仔细,该有多费力。

“我已经与陛下商量,此书定为《玄黄大典》。”

“为整理修订《玄黄大典》,朝廷第一批投资为两百亿宝钞,立项规模为五千亿,时间至少为二十年,所以修《玄黄大典》不怕花钱、花时间,只怕修得不够好。”

“这是一个浩瀚而伟大的工程,同样是一个需要钻研的工程。”

“或许你的一生都在修这部书,投身其中,名利已经与你无关,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华夏文明做奠基。”

“在座如果有失志于此者,请三思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