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内阁之道,在于均衡

现在刘协手中的高端武力并不弱,而且这些人都是三国本土武将。忠心值也高。

他掰着手指头,仔细算了算,从最开始徐晃,张绣,太史慈,马超,赵云。

光是顶级战力,刘协这边就有五人。

这还没算,马腾,公孙瓒这样原本是君主类型的武将。

可以说,刘协现在是人才济济。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有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让谁进入到内阁当中。

或许有人会说,刘协想要组建的内阁,不是为了处理朝政才组建的吗?

这些武将,除了排兵布阵,上阵杀敌以外,能有什么治国良策?

刘协对于这样的问题,他表示很不屑。

这里先不说三国时代有多少武将,是属于儒将类型,比较突出的就是周瑜。

这哥们既能统兵杀敌,又能治国安邦。可以说是全能型人才。

诸葛亮跟他相比,在武力和临阵统兵之上,会稍显不足,但是战略之上,要比周瑜胜出一些。

可能会有人问,战略跟临阵统兵有什么不同。

那就换一个说法,周瑜擅长战术,就是两兵交战之时,临场变阵。

而战略也是双方还没打开,或者是刚刚来打,但却还没有短兵相接的情况下,对于战争局势的把控。

可以说,他们两个是不同的方向。

话说远了,还是说回武将能不能进内阁的问题。

刘协的意思是可以,而且还是必须的!

原因也很简单,一个王朝不可能一直平静下去,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战争威胁。

如果武将不能进入到内阁,那么当战争来临之时,谁来保卫帝国?

光靠文人吗?那根本不可能。

后世的大明不就是文人入阁,把武将排除在外,最后的结果呢?

不正是一群什么也不懂的人,在那里瞎指挥,再加上自己人坑自己人,结果大家一起玩完了吗?

而且,将武将长期排除在外,很有可能会导致文强武弱,习武无用的情况。

如果说,一个帝国,连最基础的武力都没有了,那也就不用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