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你想想,内阁大臣凭什么比同阶同僚能高出半个身位?还不就是因为他们跟官家的关系更近吗。这个御前文书官属天子近臣,别的全不论,就凭这一个‘近’字,就足够所有人眼红。近臣不是内侍,关系近不是最重要的,可怕的是不仅关系亲近,身为朝廷官员,这个文书官还可以光明正大的对政务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看法可以直接对官家产生影响。你想想这样一个位置,谁不想要?跟官家建立这样一段香火情,日后升迁简直不要太简单。

简在帝心,无论日后调任去哪里,都有官家做靠山的。

如此一分析,内阁先开始警惕了。

现在中枢结构稳定,官家与内阁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妥协,没谁可以一言独大,这很好,权力就需要限制和制衡。但如果这个御前文书官,有几分学识,有几分本事,不是蠢人(符合这种资历的官员,在朝廷六部可以说随便一抓一大把),他在官家身边‘培训’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旦调职出来,理论上讲,可以无缝衔接进内阁,毫无生存压力。毕竟,文书官平日经手的都已经是内阁级别的政务了,背后还有官家的指点和巨大阴影。这样一想,岂不是说,正和帝凭借一个很微不足道的新官职,就分裂了内阁七阁佬?他想换谁就能换谁,他想要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内阁原本就不是铁板一块,正和帝再扎进一颗钉子,所谓的权力制衡就再也不复存在了,内阁制度崩了,帝王一人大权在握。瞧瞧,这就是正和帝的手腕,不动声色之间,润物细无声一般就能把嘉佑帝放开几十年的大权一一收回。

这是内阁的小心思和未雨绸缪,但别人就不这么想了。

御前文书官,天子近臣,一步登天的好机会!

那些有资历,但入不了阁的;那些年纪轻轻,没背景没人脉,一心只想做帝党的;那些有各种势力,妄图在年轻帝王身边安插自己话事人的。军部也不甘示弱,凭什么都是文官候选人,这个位置至少得允文允武,或者,一文一武!然后又有人说,两个人多不好制衡,名额起码得三个人……

是不是要进士出身,还是可以不限荫补,朝上要撕一拨。

要不要经过礼部的资格审核,礼部要撕一拨。

吏部要不要考绩,撕一拨。

这是官家的私人文书官,需不需要走太府、还是走鸿胪寺?撕一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