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行星探索

作为一座需要支持两支舰队,数万人在这砾星表面生存的大型基地。早在数十年前,清河帝国科学院就开始进行设计。</p>

并且伴随着清河帝国一次接一次的技术突破,对于基地设计进行调整和优化。直至这一次登陆计划施行,图纸才送到了清河帝国内部个工厂开始生产。</p>

那两艘运输舰内部就是第一批建材,以及各种建设机器。包括各种工程车辆,能够在异星活动的工程机甲,各种特殊工具。</p>

而工程技术人员则是乘坐盾舰抵达砾星,毕竟清河帝国并没有在砾星发现敌人,因此,本身这一支舰队所装载的武器并不多。</p>

整支舰队本身只有两个陆战师,并且一个留守砾星,一个分散在其他的战舰作为武装力量。</p>

而其他的仓库,也都腾出部分用于携带食物,水资源,以及一些生活物资。</p>

各种工程车迅速展开,大片的平原只用了一天的时间打好地基,随后,一座座密封压缩的建筑被拖在打好地基的位置。</p>

随着计算机控制,这些建筑扩张,迅速形成了一栋接一栋密闭的建筑。</p>

比如说,食堂,厕所,空气循环装置,水资源循环装置,废弃物处理站,密闭种植大棚,仓库,居住区,医院,车库,停机坪配套塔台等等。</p>

这些建筑各自独立,全都是密闭,哪怕是入口,也是双层大门,保证房间内的空气不会外流。</p>

而一栋房间和房间之间,是简易的密闭走廊。这种走廊是清河帝国科学院研制的一种特殊建筑装置。</p>

整个走廊包括密闭地面,一种只有一寸厚,外形类似于地毯,可以卷起来的特殊材料。</p>

而在这个地面材料上,是一个类似于大棚一样的东西,由一根接一根的金属支柱支撑,在金属指支架外,是三层半透明的类似于薄膜的材料。</p>

但这种薄膜却是能够百分之百封闭,并且还有抗高温,耐低温,透光,轻便,造价低廉等优点。</p>

如此一来,一栋栋建筑拼接好,形成了大型建筑,但一些建筑之间就通过这样的便携的通道连接。</p>

把一栋栋建筑联系在一起,让进入其中的人不必身穿密闭作战服也能在各建筑穿行。</p>

工程队是三班倒二十四小时不停工,第一天工人们需要休息方便了还需要回到战舰内。</p>

但是第二天,数座大型厕所以及配套循环装置安装好分散在基地各处,工人和士兵们就不需要麻烦的往返战舰,可以在就近的厕所方便。</p>

同时,还有一些宿舍区域和食堂区域也随之建立。</p>

砾星基地的住宿区,本身也是组装而成,一栋栋宿舍房间单独建造好,在清河帝国内部合分成一块块平板。</p>

这样的东西不需要占据太多的地方,便于运输。而在登陆砾星后,工程队把这些建筑板材运输下来,随后按照编号迅速打地基。</p>

然后铺设地面,随后搭建建筑主体支架,在支架上安装一块块板材。这样类似于公寓的房间被一排排建立,形成了一大片居住区。</p>

在整个基地,工程队一次性建了四个,按照规划,至少是要建造足够十万人居住的大型居住区。</p>

因此四个居住区只不过是第一批。比如说在两艘运输舰上所有的物资全部运出来后,三艘运输舰在一艘护卫舰和两艘盾舰护卫下,返回清河帝国重新装满各种物资后再次返回。</p>

以清河帝国现在的太空技术,往返苍古星和砾星一趟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在开拓舰队顺利登陆后,清河帝国第二批五艘运输舰在三艘护卫舰护卫下启航,向着砾星飞行。</p>

在砾星表面,居民区迅速搭建好第一层,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一直到第六层。</p>

并且在顶层额外增加一层密闭层,作为额外保护。在主体拼装完毕,随后,内部各种设施开始由工程队施工。</p>

包括水循环,废弃物循环,各种家具,公共设施搭建等等。第一周时间完成四处居住区整体机构搭建。</p>

并且联通多出通道到其他的建筑上,比如说,食堂,厕所,仓库,循环站这让工程技术人员可以在密闭的环境内工作,和苍古星相比,也就重力差了一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