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寂静笼罩这车厢,三人沉默的坐在马车中。对于横空而出的赵师弘,让宁易和陆游都有些觉得不妙。虽然唐辉的成功,除了资金以外,与赵师弘的关系并不大。但能从提拔出唐辉这样的人次啊,代表着他用人的眼力。而蒸汽机这样的一个关系到大宋未来的发明,有一半的权利是控制在资助人赵师弘手中。可以为他引来许多新兴工商势力的支持。而赵师弘本人,在去年秋后,便学着赵伯铭当年的所为,改名换姓,加入了军学。近一年来。他的表现也是足够出色,论成绩,在年级中还是数一数二。

宁易看了看半阖着眼皮的赵师弘,突然打破了沉静:“大王!”

“不用担心!”赵伯铭知道宁易想说什么,笑着比出手势,让他不必再说。他笑得很轻松,并非是强颜欢笑,而是发自内心的笑意。

赵伯铭已经走出了去年江南变乱的阴影。他为了迎合军方的渴求,成功的推动了远征西域的战争。他的努力虽然直接引发了江南金融风暴,但并没有得罪任何一个有能力干扰储位制定的权贵。而他的父皇在给了他一个教训后,又及时出手保住了他。最后,将朱熹等一众谣言惑众之辈流放海外,使得民间怨有所归,六大王的民间口碑也并没有怎么下降。

去年的江南金融风暴影响到的仅仅是江南本地。如楮币局、三大银行,还有东洋、西洋商业协会,这些控制者大宋财计命脉的巨无霸,都是毫发无损,甚至在其中赚够了利润。三大银行、两洋商业协会的股东,是以天子为首,云集了天下的顶级豪商和各大藩国。比起江南的富户,站在这些银行、商业协会背影中的大人物们,才是真正掌控大宋命运的中坚力量。

至少现在赵伯铭在这一番变乱中,已经通过亲身经历明白了,在他父皇还在的时候,决不能随意向军中插手——这一点他虽然一直都有所自省,但还是比不上亲身经历带来的教训——父子间虽有血脉相连,但天家岂有私情,一旦与皇位有上瓜葛,再多的亲情也是一团狗屎。

赵伯铭终于知道,一名真正合格的太子,应该像他的那位已经过世了的大哥那样,处处以父皇为先,远避军方,偶尔表现一下仁心,那就足够了。太子并不是天子,作为皇位储备和保险,在皇帝尚在的时候,要懂得藏身于阴影之间。太过放纵自己的权欲,便会引来天子的雷霆之怒,而天下所有人的命运却取决于九五尊,太子也不可能例外。

‘幸好父皇只是想给我一个教训罢了,并不是嫌弃。’

马车迅快的在道路上疾驶,不过坐在厢壁厚近两寸的车厢中,却是一片寂静,甚至听不到什么声音。寂静中。赵伯铭突然开口,对自己的左膀右臂道:“你们怎么不问今早父皇唤我入宫究竟为了何事?!”

陆游和宁易抬起头,看了看赵伯铭的表情,便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好事?”

“父皇想下诏征集天下英才,编纂一部《皇宋百科全书》!”

“《皇宋百科全书》?!”宁易皱了皱眉头,问道,“是如《太平御览》,《册府元龟》那样的大典?”

赵伯铭点了点头:“对!就是集合天下所有学科的大通典。”

典籍不是单一的书册。而,对于尊崇以教化、传承为上的儒家,从而稳定皇权的历朝历代来说,任何一次大规模编辑综合经典,都是一项保证天子权柄、象征朝廷文治的巨大工程。

为了彰显朝廷的文治之功,更为了让自己坐上皇位更加名正言顺,赵光义和他的儿子赵恒,都下令编纂炫耀文治的大典集。而另一个世界的后世,明成祖编纂《永乐大典》,也是因为这个缘故。至于满清乾隆时的《四库全书》,更重要的用意还是放在毁禁对统治不利的书籍上。

在大宋初年,赵光义和赵恒的统治期间,一共有四大典籍部书被编纂。有百科全书类的《太平御览》、史学类的《册府元龟》、文学类的《文苑英华》,以及小说传奇类的《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