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页

第二百零三章 崩坏的开始

但是,解决者其实就是裁决组织,这对于不少人来说,就是公开的秘密,根本不需要用这种人为制造的意外去试探。

李解这个双城区的解决长,毫无疑问就是个裁决者。

那么,如果这是人为制造,那是要传递一个什么信息?为了什么目的?

或者说,只是因为情感冷漠症跟逻辑模拟的结合很可怕,以至于让他们想多了?

这种结合确实可怕。

李解在炎黄城的时候,可以随意查阅组织的历史资料,其中有许多历史案例。裁决的评估不是百分百的,出错的个例存在,其中被确定的个例就是情感冷漠症触发的逻辑模拟。

情感冷漠症本身会导致个体对于很多事情缺乏执行的动力,但逻辑模拟会让个体在合适的情况根据逻辑推理,模仿恰当的做法,让冷漠症即使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也能够做很好。

这就会让裁决的评估失去正常的准确性,裁决对个体的评估的详细公式当然不清楚,但通过历史上的海量案例反推的话,也得出了不少靠谱的结论。

譬如裁决对个体迅速判断的基准是什么?即使在双月城,没有个体的个人信息查阅权、或者说个体历史履历信息很少的情况下,裁决仍然能够迅速做出属性评估,是为什么?

裁决组织通过推论认为,这是基于历史沉淀的海量数据作为基础。人性其实恒久不变,个体的所谓特性放在海量的数据面前,全都可以分门别类,然后再细化分类,再分类,再分类……

总之,最后都能根据外在的诸多特征结合后,反过来推倒出其内在认知、意识,行为模式等等类别,裁决通过这种数据作为基础,任何一个人,直接就能比对出细化分类里最相似的那个。

所以,拥有逻辑模拟精神症状的个体,通过这种比对得出的结果就必然存在偏差,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偏差。因为其行为出于逻辑推导的模拟结果,跟正常个体的个性化反应背后的主导意识是不一样的,评估的属性就很难指望准确。

如逻辑模拟这样会导致直接数据比对不准确的,还有感情模拟,简单可以说擅长表演的人,表情丰富多变,随心所欲,还能匹配行为,那么单纯通过外在信息比对得出的结果也会有偏差。

但是,不管逻辑模拟还是感情模拟,单独存在的话影响不大,只要有其个人的基本信息作为比对基础,就可以掌握真实的内在的大概。

只是,结合了情感冷漠症,病症持续时间越长,那么历史可用于分析判断的真实过往信息就越失准。人是会变的,拿儿童时期的行为信息判断成年后,肯定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