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的人腹痛难忍头痛欲裂,不是当场发疯神智全失被众人拿下处置,就是浑浑噩噩滚回自己房间,然后不过几日就在电闪雷鸣中真的被天雷所劈,当真是让所有人惊骇不已。

王保保就不止一次庆幸自己和妹妹赵敏没有带着一些武功秘笈逃跑,不然现在被劈的人就是他们了。

“说不定还会让我们阿布也跟着被劈,还有苦头陀师父,玄冥二老……”

王保保还在细数有谁会被牵连时,赵敏已经看着外面暴雨倾注的夜景走了神——难道这世上还真有报应这一说法?

其实不仅是汉人敬畏鬼神,蒙古人也是敬畏长生天,因果报应对于很多人而言,那就是极为可怕的一件事情。

有了前车之鉴,那就是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更别说武当山上的武功秘笈那就是数不胜数,好不容易练完这个还有那个,练完那个还有一堆。

对于武林人士而言,看着眼前一大堆高深莫测的武功秘笈,却迫于天资不足而只能一点一点开始修习,那简直就是跟被一群美人包围的凡夫俗子差不多,贪婪无度但又有心无力。

最后只能一年接一年的留下来,基本都快要把武当待成家了。

最典型的就是作为左使的杨逍和韦一笑都不想回去光明顶了,一心只想在武当住到天荒地老。

还有原本执着于峨嵋派掌门之位的丁敏君,也变得不爱做什么代任掌门,而是动不动就劝自己师父灭绝回去峨眉山处理各种大小事务,自己则是留下来修习那能挑花眼的武功秘笈。

桃夭在长大一点之后,那就完全不掩饰自己的野心,不仅把那些能青史留名的名将能臣,比如徐达和常遇春等人给一个个挖出来重用,还动不动就跑去每个人面前给他们画大饼。

对峨嵋派她说的是武周朝女帝武则天和女官制度,直接就放下海口说让丁敏君好好干,到时候让她做礼部尚书,直取丁敏君对权势的偏执之心。

对明教和天鹰教就是一个联姻结亲的大饼,说自己若是当皇帝,就让无忌哥哥做她的皇夫君后,而且绝对保证后宫只有无忌哥哥一个人。

除了花心滥情的殷野王觉得好似哪里不对劲之外,其他人比如张翠山夫妇和张无忌本人,那就是根本不觉得哪里有问题,甚至挥锄头挖墙角的动作更加猛烈。

白眉鹰王也不认为有什么问题,明教源自波斯,本名为摩尼教,还有圣女的存在,对于掌权者是女子这件事就是比中原更容易接受。

每当有人觉得这个开新朝辅女帝这件事荒谬时,他们就会抬头看看今日的习武课程,然后就含泪真香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威慑占了一半原因,利益又占了一半原因,到最后基本所有人都习惯于每日练练武,偶尔下山去杀元兵救受欺负的灾民百姓,时不时还要下地干农活体验事必躬亲的日常。

而在有向来口碑很好的武当和少林出手,收容灾民也是一件极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蒙元朝廷见这些只会整日起义反抗的百姓终于安分了,那就是大松一口气,根本不管他们是去了哪里。

毕竟在他们眼中,像这样只会在地里刨活的下等人,实在是不足为惧。

汝阳王作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他敏锐的看出了武当所图甚大,作为忠君爱国的臣子,连自己儿女都能在手下苦头陀的劝谏下舍了出去,他自然就是接连上奏让元帝派军剿杀武当反贼。

可为各地起义军头疼到夜不能寐的元帝根本不听汝阳王的进谏,反倒是将汝阳王派出去镇压起义军,还让汝阳王有空闲说话,还不如多干实事。

熟读历史的桃夭知道,要推翻蒙元朝廷的统治,最关键的地方并不在元帝身上,而是在汝阳王和其养子王保保身上。

一个堪称是元朝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一个是多次打败起义军,并把在明军讨伐北元时屡次大胜,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赞叹为奇男子的名将,当才八岁的王保保出现在武当时,桃夭就知道机会来了。

不管这两个孩子能不能成为钳制住汝阳王的人质,但他们作为蒙古贵族却未在蒙古长大,那就是一个很好的策反时机。

让蒙元朝廷失去一个王保保,差不多就跟斩断蒙元朝廷一条大腿,只要再拿下汝阳王,那腐败无能的元朝就会轰然倒塌。

其实拉拢汝阳王也是可以走联姻结亲的道路,只不过走这条路是很容易出事,先不说她太师祖和各位师叔会不会同意,单是桃夭曾经在张三丰百岁寿辰时说下的话语都不可能让她选这条路。

而且汝阳王和王保保两个人就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招揽,但绝不能关系过于亲近,否则就是寒了天下汉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