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十分认真的听着,心里那股因为一月有余见不到妻子的焦灼情绪已经全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即将为人父的喜悦和激动。

“……我都想好了,这第一个孩子就跟我姓,也是我取名字,那第二个孩子就跟你姓,同样是由你取名字。夫君你觉得这个安排如何呢?”

张无忌一回神,看着被他抱在怀里的妻子,那神采飞扬的笑容就是他想要守护终身的,于是他便如此道:“孩子是夫人你辛苦所生,就算两个孩子都跟夫人你姓,我也是没有半分异议。”

桃夭闻言就睨了张无忌一眼,知道这人确实是在说心里话,嘀咕一句他就会说甜言蜜语,而且还是张口就来,根本不考虑后果。

不过这都不是现在的重点,“不管这孩子是男是女,总之以后就是我们明武朝的储君。”

桃夭早就想好了新朝的国号,就定武朝,还可以再把“明”一字放前面,到时百姓可以称呼武朝,也可以称呼明武朝,也算是给明教的一个恩典。

这个事情在武当和明教这人内部都是说清楚的,无人反对,故而就是这样定了下来。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宋青梧在泰山称帝,并写文直斥宋朝皇帝多出昏君,并为泰山正名,立国号为武,建元明武,大赦天下。

至正二十八年元月初一(即明武二年),明武帝宋青梧生下嫡长女宋至敏,并立为皇太女。

至正二十八年八月,武军攻克大都,元帝仓皇北逃,但未成功,只得率众多蒙古贵族投降,武帝大喜,下诏封元帝为安顺公,蒙元朝廷在中原的九十八年统治就此结束。

因为元帝都未能北逃,而是为了保命选择归顺新朝,于是那些原本还在各处顽固抵抗的元朝残余势力,也因此而踌躇徘徊——回去继续放牧是不可能的,毕竟中原实在是繁华迷人眼,他们真的不想回去再过苦日子。

由简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反抗最为厉害的汝阳王一脉也归顺新朝女帝,而是跟元顺帝一样待遇还不错,再加上武朝女帝的大力招安和对待前朝蒙古人的政策很是不错,于是所有识时务的蒙古势力都纷纷选择归顺。

主要是归顺之后也没有什么差别对待,还能站着把饭给吃了,那自然就不会再选择打打杀杀,还要跟个丧家之犬一般被到处撵来撵去。

女帝对待蒙古人的政策是汉蒙不分家,共为一家亲。同时用尽手段使其汉化,并严令不许汉人擅自杀戮蒙古人和色目人,还下诏让天下人都复衣冠如唐制,禁止胡服、胡语和胡姓名,还准许汉蒙之间通婚。

而且对于贫苦家庭还有定期的救助金,至于那些失去双亲的孤儿,不分汉蒙,皆由育善堂收养,孩子的衣食住行和读书识字皆有朝廷负责拨款抚养。

还有下诏严令禁止女子缠足,并鼓励和支持寡妇再嫁,还准许独立女户,国策定为重农不抑商,国朝风气因此大为开明。

也正因如此,在武朝招抚政策的号召和影响下,大批的故元将臣及家眷得以归附武朝,并效忠于女帝。

事实证明,掌权者是男是女,确实就是给百姓不一样的安全感,尤其是对于占据人口一半的女子,在她们心里,便是历史上最为贤德圣明的君王,那都是比不过她们的女帝陛下。

因为那些被史书所赞扬的明君,从来都不曾看到过女子的艰难处境。他们不会在意她们缠足的痛苦,他们不会在意她们被吃绝户和被覆上贞洁枷锁的苦难,他们更不会在意她们一生再如何辉煌都只能被尊称为夫姓,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法留于青史的不甘……

但她们所尊敬的女帝陛下却是都看到了,并为她们争取各种利益,让她们不用缠足,也不用遵循三从四德,更不用做什么都冠以夫姓,都只能是被叫做某某夫人。

放在以前,全天下的女子都不敢想她们有一日,也能光明正大的去学堂读书,然后不管是科举取仕还是去交往经商,都不必被女子的身份而束缚。

让她们读书,教她们武艺,给她们尽可能多的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们是自由且强大的,这是陛下花费十余年时间告诉天下女子的事实。

而更让天下女子安心的是,女帝的继任者依旧是女子,储君是皇太女,这无疑是一件更加让所有女子振奋的事情。

为了保证皇太女殿下的正统,陛下和君后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直接就是随君后姓张,还被封为明王,这是从根本上断绝了皇子当储君,甚至是当皇帝的可能。

或许会有腐儒在背后议论纷纷骂骂咧咧,但对于大多数女子而言,这实在是一件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