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只是得了一叠评论后,黛玉又不要外头那些男人的臭笔墨,他就只得找懂笔墨的女子抄了一遍,才罢了。

看着看着,黛玉好像入了神。

宝玉笑道:“幸好我托人买的早。此后,可真真是京城纸贵了。书坊着人印书都来不及呢。我看满京,从市井文人,到公侯府邸,大凡是读点书的人,都要争看‘金龟’。就是不识字的,还喜欢看戏呢。”

黛玉听了,只抿着嘴笑。

宝玉凑过头,和她一起看评论。

这个说:《金龟》一出,此前所有‘才子佳人’,自此失色。

那个说:文也熏然,情也痴然,千古文章也。

还有的偏激的说:看到这等佳作,从前诓八股混饭吃的文章,早就该丢了。

当然,也有人批此文不过是小说之流,怎能与大道并提之。

这些都是溢美之词。但是也有说到真正的点上的:胜在真实。情真事真。

当今才子佳人之流,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流俗之极。

这篇里棒打鸳鸯的老太君会说什么话,那篇里的老爷棒打鸳鸯的时候,说的话就分毫不差。

这篇的樵夫居然满口知乎者也,那篇的樵夫就“子在川上曰”。

情节也无非是“私定终身后花园,才子落魄中状元”。

除去为了润笔费的原因外,要说其中有什么作文章者的真情实意?倒也有:潦倒书生满怀臆想,想要凭空掉个侯府千金,金闺美娇娘,好从此富贵美色双收的垂涎之情,那是力透纸背。

其中能稍微写出点人间真情来的,不生搬硬套的,都早已被奉为了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