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2章 陈阳其实就是在忽悠!

史密斯忍不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低声对身边的同事说:“这小伙子说得头头是道,没想到懂得这么多。”

“等到了70年代,因为油画工艺的演变,已经不再出现开裂情况。”陈阳的手指在空中划出一条时间线,“关键突破点是1968年杜邦公司研发的新型丙烯酸树脂,它改变了整个行业。这种树脂分子量更高,弹性更好,与颜料的相容性几乎提高了一倍。”

“这时期的照相写实主义者,依赖高纯度颜料,利用快干特性实现厚涂不塌陷,这是两个时期油画颜料上最大差别。”陈阳语调轻快地说着,手指灵活地模拟着画家的笔触。

“查克·克洛斯、理查德·埃斯特斯这些照相写实主义大师,他们作品中那种极度精确的细节表现,在50年代的颜料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他们能够一次性完成精细笔触而不需要反复修改,正是得益于70年代颜料工艺的革命性进步。”

陈阳顿了顿,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更加锐利,“而最能体现两个时期差异的是颜料的稳定性。50年代的颜料在紫外线下色彩变化率达15%,而70年代降至5%以下。这也是为什么早期作品需要更严格的光照条件保存,博物馆通常将这类作品的年展出时间限制在120天以内。”

他走近画作,俯身观察,却依然保持着一定距离,“有趣的是,这幅画表面的裂纹虽然试图模仿50年代作品特征,但裂纹边缘过于规则,分布也不符合自然老化规律。真正因年代久远形成的裂纹,边缘会呈现微小的锯齿状,而且往往沿着画家的笔触方向延展。”

陈阳说完,指指油画上开裂的细纹,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裂纹,都是人为形成,不是时间留下的印记,而是伪造者的刻意痕迹。”

他的声音平静却充满力量,仿佛一把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真相的面纱。

“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这是等油画干了之后,用吹风机的热量,在某一处进行加热,达到一定温度之后,用小锤在后面轻轻敲击,这就形成了。”

陈阳模仿着敲击的动作,眼神中带着对造假者的不屑,“真正的老画裂纹是颜料内部应力随时间缓慢释放形成的,裂纹深度各不相同,而这幅画的裂纹深度几乎一致,这在自然状态下几乎不可能出现。”

“用我们华夏古董行内的话说,这叫做赝,而且这是我见过最低级的做赝方式,如果是在我们华夏,可以说是学徒的水平!”陈阳语气中流露出一丝不屑,仿佛在评价一个拙劣的魔术把戏。

“真正的赝品大师,会使用含有古代成分的材料,甚至收集真正古画的边角料研磨后掺入新颜料,以此骗过碳十四测年法。而这幅画连基本的时间痕迹都模仿得如此粗糙,简直是对做赝的侮辱。”

听到陈阳这么说完,史密斯的脸色由红转青,眼角的肌肉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杰森和吉田也是一副被踩了尾巴的样子,三人目光交汇,彼此心照不宣。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方小子,竟敢在他们这些艺术界权威面前如此放肆!这家伙不但说这油画是赝品,甚至还贬低了欧洲艺术,顺势抬高了他们华夏,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史密斯感觉血液在血管里沸腾,如果不是在公众场合,他恨不得上前给陈阳一记耳光。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怒火,故作镇定地整了整领带。

史密斯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喉咙深处发出一种类似野兽被激怒的低吼,“说了半天,不都是一些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