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我接到了志生的电话,说两家直营店装修快完工了,问我们什么时候去验收一下。”
“还有呢?”明月随口问道。
“他没和我说想你。”曹玉娟开着玩笑。
明月站起来就挠曹玉娟的胳肢窝。曹玉娟怕痒,连忙说:“他还问了我们什么时候开业。”
明月放开曹玉娟。说道:“元旦怎么样。刚好我这边新厂建设的施工队进场了,我们也没什么大事。”
曹玉娟笑着说:“我听老板的。”惹得明月又要挠她的胳肢窝。
高洁回到临时办公室,心情同样沉重。她明白明月的坚持有其道理,本地化管理和长期建立的信任关系确实是项目润滑剂。但职业操守和公司制度是她必须坚守的底线。她意识到,单凭自己与明月沟通,很难打破这个僵局。沉思片刻,她拨通了顾盼梅的电话。
“顾总,抱歉打扰您。有件事需要向您汇报……”高洁将与合作方萧总在工程发包上出现的分歧,原原本本、客观地陈述了一遍,没有掺杂个人情绪,重点说明了明月坚持直接委托的理由以及自己坚持招标程序的依据。
电话那头的顾盼梅安静地听着,没有立即表态。听完后,她沉吟了片刻,问道:“高洁,你认为明月坚持用高老板,核心是出于私人关系,还是确实基于项目效率和质量的考量?”
高洁思考了一下,如实回答:“根据我的观察和萧总的陈述,更多是基于后者。她反复强调了高老板过往工程的质量和合作效率,并且明升公司所有的厂房,食堂,宿舍楼,办公楼都是高老板盖的。私人信任是基础,但决策出发点似乎是项目本身。”
“嗯。”顾盼梅表示认可,“明月是个重情义也更重实效的人。那么,你认为招标程序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是公平、透明、风险控制和成本优化。”高洁流畅地回答。
“说得对。”顾盼梅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但任何制度都是为了保障目标实现,而不是成为阻碍。我们的目标是和明月一起,把桃胶膏厂又快又好地建起来。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是管理者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