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诸萦换过衣裳,坐在案几上,想好了措辞,心中有了章程后,桓珩也匆匆赶到,他的步伐走的极快,虽然他仍是面色平静,但是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寺人已经是气喘吁吁。
桓珩上前一步,对诸萦行拜礼,眉间清浅,似有不解,“不知神女唤珩前来,是为何事?”
她重重的叹了口气,目光落在远处,慢慢道:“汝之亲眷,或有灾殃。”
这话说的没头没尾,但是桓珩生母早逝,他的母亲,第二任卫国王后也不是什么宗族出生,只是个贫寒的孤女,只是凭借美貌,被行猎的卫王看上,百般宠爱,甚至不顾诸大臣的劝阻,立其卫后。
可惜红颜薄命,桓珩生母很早便因疾过世,卫王更是薄情寡性之人,很快就将之抛于脑后,有了新宠。他甚至没有多分出些心力照料年幼失恃的桓珩,任由他人欺辱桓珩。
所以年幼的桓珩,在宫中备受欺凌,即便成年及冠后,也颇受其他公子们的排挤。
按亲缘关系来说,桓珩的亲眷无非是卫王和他的几个兄弟姊妹,不过正是因为他生母早逝,又没有宗族势力扶持,而被其他人欺辱,所以他和这些所谓的血亲,关系并不亲近。尤其是第三任卫后,齐姬所生之子桓昤,对这个所谓的嫡出兄长一贯是看不惯的,总是纠结其他的公子一同欺辱桓珩。
但若真要说,唯一能与桓珩称得上有几分情谊的,只有桓越了。
桓越身为出身尊贵的嫡长子,一向心地宽和,对底下的弟弟们也很是照拂。当年桓珩被见风使舵的宫人们慢待是,便是桓越时不时的为桓珩讨公道,惩戒婢仆。
所以诸萦一说起亲眷,桓珩下意识地就想起桓越。
他又很快将自己的想法掐灭,应该不会,桓越兄长应是好端端的待在王都才对。他既有仁名,又有宋室和卫国的一干宗亲拥护,只要父王没有老糊涂了,他就不会出事。
桓珩压根没想到会有人心计狠毒到如斯地步,又有人行径如此愚蠢,难以救药。
却听上首的诸萦摇了摇头,似有感叹之意,“天机本不可泄露,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