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禾看出张爱国性格腼腆故作出强硬的态度来让他不得不接受。
张爱国戴上手套后两个人才开始爬山。
刚开始林青禾是真没把爬山想的有多难。可这才没多久,她就需要找支撑的木棍才不至于觉得路难走了。
这时候她才知道爬昆仑山和爬泉水大队里那不知道啥名的山差距会有这么大。
昆仑山上积雪厚,地面湿滑。路也不是正经路,而是张爱国在前头开路,她跟在后面,踩着他留下的脚印。这山上树很多,动不动就会碰到伸出来拦路的树枝。穿过去的时候,一个不注意,那树枝上的雪就会抖落下来被淋个满身。
林青禾觉着脚底湿了,一股寒意直往身上冒。不过很快走着走着她浑身都冒寒意了,脚底那一点冰凉就不显得突出了。
她看了眼前面的张爱国,他穿的是胶鞋,鞋面被打湿那绿色已经变成深绿色的了。而且他还没穿林青禾这样的军大袄,可他什么反应都没有,好像感受不到冷似的。不像后面裹着大袄还有点牙齿打颤,哆哆嗦嗦的林青禾。
“林记者,你还好吧?”张爱国走着才想起来身后的记者同志是女同志,他赶紧回过身。
林青禾在他转身的瞬间,迅速调整了面部表情和身体状态。努力做到云淡风轻一点都不冷的样子,吸着气,“没事,我很好。咱继续走。”
张爱国确实年纪不大,今年才16岁,是刚入伍的。在老家,家里也没有姐妹,他从没和女娃相处过。因此也就信了林青禾的话,心里还觉得这林记者体能是真不错,人又好。
“还有……还有多久到啊?”林青禾实在没忍住问了一句。
“快到中转站了,等到中转站就剩一半路了。”
两人接着走。
这山道上的树上都挂着层雪,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只跳来跳去的小松鼠。树叶上因为寒冷都结了雾凇,看着晶莹剔透的,别提多好看了。
如果是抱着来游玩心情的话。林青禾想。
她想对着满山的雾凇拍几张照片。回去好用这山上美景和战士们的艰苦做对比。
却发现相机都被冻得开不了机,于是把原本挂在最外面的相机,揣到衣服里。她的手也冻得通红,她捏了把雪两只手互相揉着。
好在这会大雪停了,开了大大的太阳。虽然感受不到阳光的温暖,但至少比雪中爬山好多了。
直到中转站,林青禾才喝上热水。之前从火车上灌得热水,早就变得冰凉。
这中转站就是在一块平地上搭的一间小木屋,只有屋顶上几片瓦。屋子里天花板上粘了几层旧报纸来和破布料来挡风。这里头有两个士兵守着,屋里生了火盆。
林青禾把水壶的水倒出来加热,然后又重新倒回去。趁着这会休息,她把相机拿出来挨着火盆放了一会。
半晌后,相机才能正常启动。她走到中转站外面拍了些照片。
这山上的风景是真好。天又低又蓝,白云还在流动着。
在简单休息后,林青禾和张爱国继续赶路。接下来的路,比之前好走一些。她们也有一搭没一搭的聊了起来。
“辛苦不?”
“不辛苦,还能吃上干饭勒。”
“你入伍多久啦?”
“四个月。”
“那你想家不?”
“有时候想,不过俺在这给家里省口粮了哩。”
……
等到营地的时候林青禾觉得双腿都灌了铅一般。她匆匆看了眼这连队,在一块稍稍平整的涯壁上,用白灰写着八个大字,“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然后就被一士兵引到一木屋里烤火。这会她再没推辞了,利索地跟着走。
等林青禾彻底缓过来之后,她才出了那个烤火的屋子。开始打量这片昆仑山谷。
战士们休息的营房就是一片用木头和石头搭的小屋,简陋而单薄。
周围的山壁上都结了层白白的冰,山壁下是一条有些冻上的小河。外面地上是白色的石子路,上坡的路上在边缘绑着两根麻绳做警示和扶手。
“林记者,去食堂吧。我们营长特地让炊事班给你单独做了饭。”刚才引她去烤火的小士兵见她从屋里出来了就赶紧跑了过来。
“好,谢谢同志。”
到了食堂已经有不少士兵在吃饭了。林青禾的到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