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咖啡机没豆子了,你去补一下。”
开始时是偶尔的“帮忙”,后来几乎成了常态。更让李默难受的是,张健总能在主管面前把李默的工作成果说成是自己的主意。
“王总,我觉得这个项目可以这样调整...”每次听到张健侃侃而谈,盗用自己的创意,李默都感到一阵恶心,却始终开不了口揭穿。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察觉到了这种微妙的变化。起初还有人替李默抱不平,但看他本人从不反抗,渐渐也就视而不见了。
“他就是太软了,”赵小薇有一次对另一个同事说,“要是敢跟张健吵一架,也不至于这样。”
李默不是没想过反抗。每次被刁难后,他都会在脑中排练如何回击,想象自己如何义正词严地让张健难堪。但当下一次面对张健时,那些排练好的台词就像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
他开始失眠,食欲下降,周末也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愿出门。母亲打来电话,他总是说“一切都好”,然后匆匆挂断。他不敢告诉家人自己的处境,怕听到“为什么别人只欺负你”的质问。
转机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个新项目上。
公司竞标一个重要客户,部门全员投入。李默被分配负责核心部分的设计。他倾注全部心血,连续加班两周,终于拿出一套令人惊艳的方案。
提案前一天,张健走到他工位前:“王总让我跟你一起去见客户,方案给我,我先熟悉一下。”
李默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文件发给了张健。他隐约觉得不妥,但又安慰自己:这是工作,张健不至于乱来。
提案会上,客户对方案表现出浓厚兴趣。就在王强准备详细介绍时,张健突然插话:
“这个方案的核心概念其实是我提出的,李默只是做了一些细化工作。”
李默愣在原地,血液仿佛瞬间凝固。他看见王强惊讶的表情,看见客户赞许地看向张健,看见赵小薇和其他同事错愕的眼神。
“不是...”李默微弱地反驳,声音却被张健的侃侃而谈淹没。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了:沉默不会换来尊重,只会招来更多的欺凌。
觉醒
会议结束后,李默破天荒地没有直接回工位,而是走进了王强的办公室。
“王总,刚才张健说的不是事实。”他的声音依然有些发抖,但眼神坚定,“这个方案从概念到执行都是我独立完成的,我有全部的过程稿和修改记录为证。”
王强惊讶地看着他,这是李默第一次主动来找他谈话。
“我知道。”出乎李默意料,王强平静地回答,“我一直都知道。”
“那您为什么...”
“因为我在等你自己说出来。”王强站起身,走到窗边,“在职场上,你不为自己发声,没人会替你发声。能力再强,不敢表达,不敢争取,最终还是会被埋没。”
那天下午,王强召集部门会议,重新明确了项目的贡献归属。张健脸色铁青,却不敢再说什么。
改变
从那以后,李默开始有意识地改变自己。
他仍然不爱说话,但在面对不公时,会坚定地表达立场;他仍然不喜欢社交,但学会了必要的职场沟通;他仍然享受独处,但不再把自己完全封闭。
有一次,张健又试图让他帮忙处理私事,李默平静地回答:“不好意思,我自己的工作还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