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他取过朱笔,在令文的首批郑重地写下八个大字:“立意深远,准议来朝”。那八个大字如烙铁般深深烙印在纸面上,显得格外醒目。
寒风拂动窗棂,案上的残烛忽明忽暗,仿佛在一夜之间燃尽了一盏孤灯的心血。烛火微光映照着朱批,那八个大字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耀眼。
嬴政转身离去时,脚步轻得几乎无声,唯恐惊扰了这屋内凝固的寂静。小黑望着帝王背影消失在廊道尽头,才敢轻轻呵气暖手,心中对公子的敬仰与心疼交织在一起。
嬴骜额前散落的墨痕尚未干透,指尖微微蜷曲,似乎仍紧握着那支已经秃了的笔。窗外渐亮的天色映照着案上的残稿,风掠过纸角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回应昨夜不眠的执念。
赵高在临走前低声吩咐道:“好好照看公子,别让他受了凉。”小黑默默点头,心中充满了对公子的敬仰与心疼,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
赵高快步跟上嬴政的步伐,小心翼翼地开口道:“王上,公子此举……恐怕会触动朝中权贵的利益。”
嬴政目视前方,脚步未停,语气坚定地说道:“权贵可以触动,但国家的根本不可动摇。他看得比朝中那些老臣更为深远,头脑也更为清醒。”
风如鬼魅一般,穿过回廊,掀起嬴政的袍角,猎猎作响。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传令下去,三日后举行大朝议,朕要亲自阐述《科举监察令》。”
赵高垂首应诺,心中却是震撼无比。他对嬴政的胆识和远见越发钦佩,这位年轻的君主,不仅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更有着果敢的决断力。
嬴政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吩咐道:“去尚工坊取来新的笔墨,再送一炉暖炭过来,别让公子着了凉。”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如重锤一般击打在赵高的心上。他深知嬴政对公子嬴骜的关爱,也明白这份关爱背后所蕴含的期望和责任。
小黑恭敬地跪送炭炉进屋,然后轻轻地将它放置在案几旁。炭火微微发红,映照着嬴骜沉睡的脸庞,给他的面容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红晕,使得他看起来格外温暖。
然而,窗外的日光却渐渐炽热起来,无情地照射着屋内。但那满室的墨香和疲惫交织而成的寒意,却似乎并未被这阳光驱散。
终于,那支早已磨损的秃笔,像是不堪重负一般,从嬴骜的手中滑落,发出了轻微的声响。这声音虽然细微,却仿佛是整个世界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小黑连忙拾起笔,他的眼中充满了心疼和敬仰。自家公子年纪尚小,却已经心怀天下,肩负起了如此沉重的责任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