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 《梦山》
今天周末
选择爬山
五年前的疫山
向上攀登
记忆扑面而下
初雪的山林
犹如一头华发
熟悉的场景
一件一件复活
重复于梦中叠现
溪水 鸟鸣 落叶
这不是陶渊明的南山
也不是谢安的东山
用一个小时登上山巅
仿佛经历了半生
当年的朝日
如今已变成夕阳
大海轰鸣
遥不可及
山顶
悬崖万丈
山坡
墓地寂静
梦醒
山在窗外 耸立
2024.2.17. 《推陈出新:麻辣滚汤与百元之恋对比简析》
昨天人日节,晚饭后与家人一起去看了呼声甚高的贾玲电影《麻烫滚烫》,这是自新冠以来第二次走进电影院,上次还是在新冠刚刚解禁时。
之所以再次观影,一是女儿之邀;二是想看看贾玲减肥后的俊俏模样和拳击手的风彩;三是因为之前看过这部电影翻拍的日本原版《百元之恋》,也想比较一下。
观影后有几点感受不吐不快:
一.贾玲本人与电影角色的既叠加又分离的对照,尤其贾玲瘦身后一身键子肉登台比赛之前的白衣红拳套的亮相与双拳互击的定格、着实令人惊艳和感叹!特别是片尾临海沐风,身装白色连衣裙披肩发的美女造型更是与人们熟悉无比的胖妞贾玲可谓脱胎换骨,判若两人!
二.贾玲的改编无疑更中国风和戏剧化,尤其雷佳音、沙谥、李雪琴和乔杉等一干喜剧人综艺咖的加盟更增添了小品效果和麻辣味。不像日版的纡缓、沉冗和正剧性。反倒是贾玲个人的表演非常控制,展现了角色甚至贾玲本人在嘻嘻哈哈大大咧咧公众形象背后不为人知抑或相背的一面:沉郁、社恐而寡言。
三.尤为深刻的是前半场乐莹躲平而失败的生活及想死都死不了的两难更折射了当代国人的囧状和困境。但她做为幸存者依然无法遮蔽、掩饰和对冲新冠包括股市悲剧造成的无数人“纵身一跳”的残酷现实!
四.影片和角色的细节把握很精到和出色。特别是贾玲记录片式的减肥和锻炼的过程、数据及心态的演变尤为令人感佩!
五.最想说的是结尾主体上忠实于原作,虽然想赢一次但结果还是失败了,但经过放手一博和最后一拼的失败虽败犹荣!失败了但自救了,客观上也渡了他人。而没有搞成所谓中国电影惯常的光明尾巴和励志效果即反败为胜,从而免了俗和闹剧性。
六.女儿以国际化视角和女权意识发现的与日本原著的微妙不同:日版结尾女主角比赛失败了但却好似挽回了失而复得的渣男爱情,透析了日本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地位和窠�3�7。而乐莹或贾玲却拒绝了男主的约饭,说以后是否应邀也要看心情,最后一个镜头是渐渐隐没于夜色中的女主奔跑中出拳的健美而独立的背影……
2024.1.9. 《繁花》一场梦 浮华俱成空
今晚终于追完王家卫先生的第一部电视剧《繁花》,骨梗在喉,不说不快!
首先讲,最后一集香港回归后的光明而暖昧的小尾巴纯属画蛇添足、无奈之举。
其实写到倒数第二集,宝总变回阿宝,戛然而止最佳。既是阿宝个人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和象征即一切都打回原点:繁花一场梦,浮华俱成空!
在看《繁华》的过程中,我的脑海中一直有个平行时空即我本人与阿宝同时代几乎也体验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1997年这个时期与他相似的跌宕起伏的全过程和广景镜头。只是我做为一个幸存者继续经历了1997至新冠的后半场而己。但从绝对意义和终极结果上讲也不过一种重复而己。
开句玩笑话,如果王家卫先生和观众还有兴趣的话,我倒可以配合他再搞个《繁花》续集,名字就叫《浮华》。
2023.12.18. 《发小“小发”一一阴阳先生》
今天中午再次见到了我最好的发小“小发”。如今的他己是故乡小城颇有名气专做白事的阴阳先生,人称发哥。尤其新冠后的“生意”更是越来越火……
如今我们都己是花甲之年,一晃已相识60年。两家是世交,他爸我叫邓叔,跟我爸既是同事又是好友。更重要的我们二家从小还是邻居而且还住隔壁,我们住的是一间对面各二室的筒子平房,我和小发家住一面占两间,对面二间住的老陈家,有一个和我俩年龄相仿的男孩叫喜彬,也是和我们一起玩大的。
小发家是三个男孩,我家是二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我有一个妹和一个弟,品种更齐全。我们俩家都在商业系统,小发的妈妈我叫张姨,是位大美女,皮肤白暂,可称白玫瑰。与高大儒雅的邓叔很是般配。我的妈妈皮肤较黑,更是远近闻名的美人,爸爸曾自豪地对我说过人送外号黑玫瑰。
只是在二家朝夕相处的时光里我只呆到4岁,之后就去乡村的奶奶家住了8年,但我们二家尤其和小发却结下了终生的友情。1980年我考上大学,他中学毕业就直接上班了。但是每次放假回家都会见面。1990年我去了大连工作,一晃“背井离乡”三十多年。但每年无论是春节回家过年还是清明节回桑梓上坟,也一定和他见一面,叙叙旧。当然每次都会谈起小时候一起玩的伙伴和趣事。新冠之前我回来,他还热心地把儿时的小伙伴们“喜彬”、“宋老三”、“国忠”、和“大滨子“等叫到一起欢聚,共同的儿时回忆令大家信感亲切和温暖……
自从他做了阴阳先生后,我每次回来见他都给他带本奇书,大上次是关于道教高人的传记,中间一次是《金刚经》,这次给他带的是《茅山符咒奇术》。听老人说,干这行的须有一定的道行而且要命硬,否则压不住。我送他这类宗教或法术之类的书其实心里隐隐就是想给他加持一下。希望他“事业”兴旺的同时也能气场强大,行走于阴阳之间,度人度己,超越生死……
《明思宗与大水》
一场大疫之后
朱由检戴着一副隐形眼镜
在故宫看大水
看大水被人墙挡在皇城之外
无动于衷
歌舞升平
他不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己不多
清军铁骑犹如另一股大水
正逼近山海关
他不知道李自成们己遍地生根
他不知道吴三桂们将纷纷反叛
他不知道历史又要悲剧重演
他�2�2知道景山公园那棵歪脖子树正在等他
大水就是一种预兆
天下皆晓
其实他也心知肚明
2023.10.30
《徐志胜的鞋带散了》一一兼谈中国脱囗秀之谶
今天是中秋十一长假最后一天,悠漫的时光除了和家人吃美食、去海边、看英剧韩剧外,就是看综艺。在找综艺节目的时候几乎和女儿异口同声、脱口而出:有点想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看到这“两会”了?
由此想到徐志胜在前段“桃花坞”综艺节目中那个面向大海独白的经典片断中讲起一段寓言式的体悟:说自己学生时代最怕的是鞋带散了,因为怕同行者不等他因此不敢停下来系鞋带;后来终于找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应该是指脱口秀和笑果),也敢停下系鞋带了……接着语锋一转说到最近一段很多很多朋友的鞋带都散了!语气也由伤感、突然哽咽落泪、悲从中来,有一种强忍的无力感和郁闷感一一令现场的桃花坞民和观众们深受感染和感动并充满痛惜和共鸣……
其实大家都不言而喻和心知肚鸣他说的就是不久前发生了“House事件”带来的关于笑果和脱口秀连锁反应及后果。
之后光头李诞的微博也终止于5月14日最后参加五哈综艺节目。
再后虽然还能看到徐志胜、王勉及杨笠和呼兰等笑果之星出现在各类综艺节目中,但都不是脱口秀演出了(据说线下演出也几乎都停止了)。
由此不由想到在此前的多次演出和公开场合中,李诞和其他脱口秀同仁都曾几次颇有预感和自知之明的以反讽和搞笑的方式说到也许每一次的演出都可能是最后一次一一可谓一语成谶!
同时不仅他们自我调侃和担忧,其实观众包括我也一直在为他们捏一把汗,觉得他们好像早晚都要出事。因为一个以冷嘲热讽和说真话为特质的文艺形式在这个时代无疑是一种“刀头舔血”的职业!
中国的脱口秀虽然是舶来品,但被李诞和笑果弄成了“二手玫瑰”。给焦虑、压力和无奈的当代社会和民众带来了笑声、渲泻和舒缓,超越了本土和民俗的赵本山二人转和郭德刚德云社;尤其经过精心策划和包装并连续举办的“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两个品牌一时风头无两,演出和商业都大获成功。也成了资本的“宠儿”和“红人”,正在筹划新的第三品牌“喜剧大会”,并大有向资本市场进军的声势……
但一切都因“House事件”嘎然而止并急转直下!可谓“祸从口出”的最佳例证!
其实脱口秀本身也许并没那么重要,我想说的是笑声对中国 people尤其是新冠后的重要性。几千年来吾大汉族本来就缺乏幽默感和自嘲细胞尤其是反讽和喜剧式的批评精神。应该说脱口秀给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青年人无疑吹來了一股清新之风,带来了一杯微熏红酒。但却因为一次偶发事件几乎被全面封杀,让我们本就苦中作乐的生活和失败的生命变得更加枯燥、沉闷甚至无聊--缺少发自内心和脱口而出的笑声实在是整个社会和人生的遗憾甚至悲哀!
2023.10.6
2023.9. 《隔山打牛式点评“乐队的夏天” 》
(一)生存和艺术的两难与一体化:
听说《乐队的夏天》已经是第四个夏天了,今年是第三季。但一直没有提起我足够的兴趣去看。却不经意记住了《新裤子》和《五条人》两只乐队,前一只颇显前卫,后者足够民俗(谣)……
今年夏天,酷暑和大水,闭门宅家。偶然涮到第一季乐夏(1999年)的海龟先生乐队主唱李红旗谈摇滚乐有两点最吸引他:一是常识,二是勇气。常识就是看《The Emperor's New Clothes 》时,知道他是裸露的,无论父母怎么说;勇气就是即使旁边有很多兵丁,依然敢于说出真象。人要能�2�6受身体上的痛苦和工作上的不幸,还能保守内心的纯真,灵魂的自由是第一自由!现在的人都越来越变得冷漠、油腻和懦弱了,我们都需要重新读读童话。一一这颇令我共鸣和激赏!尤其这段新冠前的发言放在新冠后的今天尤其难能可贵。
于是果断开始看乐夏第三季的同时也把第一季、第二季及“乐队我做东”都一块补看了。看完后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些非主流/地下乐队的生存和发展野史颇似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先锋/第三代诗歌的轨迹和状态即在坚持自我和自由,对抗和反叛主流和传统的同时又渴望得到承认和名利,在实现感和成就感的另一面客观改善生存和改变生活的两难困境。这在两岸摇滚大哥赵传的《小小鸟》“生活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和崔健的《一无所有》中都有震聋发聩般启蒙式的表达!
参加乐夏第一季的这些乐队兄弟们无论是“痛仰”和“面孔“等老炮们云谈风清地谈到早年生存与音乐的窘迫,还是“刺猬”和“clike#15”等中青后晋乐队谈到当下的生活与创作的悖论和痛苦,都说到一个致命的问题即如何通过运营乐队养活自己并坚持歌唱事业。这和当年大陆先锋诗人们的“诗人无饭”颇有异曲同工之惑,而比较起来诗人们可能更惨,人格分裂更甚!因为成功的乐队和歌者不仅能解决生存和坚持音乐的一体化问题,甚至能完成财务自由直至财富等身(从乐夏第一季的“刺猬”乐队主唱子健当时的焦虑与无望到后来获奖成名后的演出频频、粉丝大涨,甚至人小鬼大号称地下摇滚界第一女鼓手石璐都开始接奢侈品LV的广告等都可见一斑)。而诗人们即使成名了也无法养活自己及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诗人们只能通过诗人之外的职业寻求和解决这一生命焦虑和生活难题。一种近亲繁殖式的就是写小说和剧本、画画及搞电影,或者和用先天优势从事广告策划、新闻出版(二渠道)等行业;另一种隔行隔山式的就是发挥大学非文学专业特长进军金融投行、地产商业和互联网等热点职业,以完成自救和自渡甚至兼济天下之乌托邦情结……
“新裤子乐队”的彭磊在“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中声嘶力竭地唱出了“那些为了理想的战斗也不过为了钱”的无奈和自嘲”与“我不要在失败孤独中死去,我不要一直活在地下”的愤怒和叛逆!而滑稽和反讽的是做为当年“北京新声”摇滚同人“花儿”乐队的大张伟现在却做为评委级别的超级大乐迷坐在台下,如今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娱乐大咖,名利双收。虽然彭磊在大张伟当面或背后都对其“明星”身份冷嘲热讽,说他天天在电脑上晃没资格评论摇滚或看了他在乐夏的现场朋克式演出讥笑他这些年几乎没啥进步,都颇有点损友的调侃和吃葡萄的味道。但功成名就的大张伟都能举重若轻的一笑哂之,用自嘲式的机敏为双方解围。并坦言做娱乐很赚钱哈。还曾以过来人的身份点拨式评论“盘尼西林”主唱小乐的装酷,说他如果不改这股牛逼劲,人生之路一定会很坎坷。假如有一天能像他现在这样那就他的造化和幸运了!而几次受现场演出触动哽咽式的发出如今的功成名就却离自己的最初理想越来越远甚至背道而驰的感慨和伤感,反而显得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矫情……(待续)
(三)乐队解散与重组(聚)与性. 情. 中. 人.及出世入世
(四)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
(二)指手划脚点评乐队与主唱,超级大乐迷和专业歌迷
1. 乐队与主唱:
上周“乐夏”播出后,有一首歌大火并上了热搜,就是瓦依那与任素汐合唱的《大梦》。这首歌从一个人上学唱到八十八岁,在简单而忧郁的旋律中,每段都重复怎么办这句话,唱出草民和普罗大众的无奈无助无力甚至哀伤,想起这个多灾多难和不幸可怜的民族,有一种令人悲天悯的感动和难受!
瓦依那乐队的歌返朴归真,无论旋律、歌词和乐器及服饰都简单而自然,正如他们从都市退隐乡村的生活,
犹如注入乐坛的一股清泉……正如主唱,以前在山里没进城之前只是看到满山都是竹子,但从城里返乡后,发现那不是一根根笛子吗……
三季“乐夏”参赛的乐队我粗划为四类型:俗、达、雅、洋。
第一种俗,就是接近瓦依那这种民间民谣民族类的,诸如二手玫瑰、五条人、九连真人、安达等乐队。地域的也是地域的,民族的还是民族的。
第二种达,属于本土的原创的前卫的摇滚。如以新裤子、刺猬为代表的摇滚斗士。这类乐队除了音乐和节奏的叛逆和激烈外,更彰显其歌词的尖锐和爆发!
第三种雅,更偏向文艺、都市和流行。如痛仰、达达、马赛克等。他们分别演唱的《西湖》、《南方》和《莫里森与杂货铺》等很慢摇和动听。
第四种洋,以第二季冠军“重塑雕像的权力”为标杆的诸如“Joyside”、盘尼西林”、“clike#15”等则更欧美范和国际化,歌词都以英语演唱,更接近现代音乐如摇滚、爵士和黑人音乐的海外本源。尤其对几乎听不懂英文的我及这类听众,反而弱化了歌词的意义更彰显了音乐的纯粹和魅力。
参加三季乐夏的乐队共91支,兼容了各种风格和层次,我只是凭着看了第一遍的最初印象、感觉和喜欢写出大概的分类和评论。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
在这段乐评的结尾我想说说纯属个人的两个偏好:一是女鼓手石璐,我把她比喻成女哪咤(好象昨晚石璐重回Nova heart与冯海宁二度合作演出时那英也脱口而出这个评价)。无论她打鼓吋的气场还是她的观点都张扬出一种女权式的飒爽和惊艳。二是“八仙饭店”的主唱王帆在重新演绎张雨生的冷门歌曲《单身旅行》时的洋气和妖气,那种美人鱼和青蛇混合式的气质和形体,特别是那种游离、缥缈、幽冷、空虚和丝滑的发音和腔调让人有一种身不由己、欲罢不能的吸力、快感和难忘……
看三季“乐夏”令我仿佛恍如回到曾有幸叁与其中的、由朦胧诗人和评论家徐.敬. 亚先生策划并发起的,由《深圳青年报》与《诗歌报》联合推出的那场惊世骇俗、风起云涌的“ 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引发鱼龙混杂的來自全国的数万青年诗人的回应,吸引64个诗歌流派100多位诗人携口号、主张和诗作参展发布,最终结集出版了那本著名的先锋诗歌红皮书《中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
2.超级大乐迷:由于这类嘉宾都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式人物,过多的品头论足有哗众取宠之嫌。所以只写三位,其他忽略。
a. 张亚东:专业担当。
他与窦唯合作也坦�2�6不同路,与朴树合作不妥协让朴树自曝留下作品的遗憾甚至认为是耻辱,与那英合作让其拂袖离去……
他的绯闻女星与中国最佳音乐制作人身份及与他合作过的顶流歌手等标签,使他成为“乐夏“三季唯一一位常驻嘉宾/超级大乐迷。每到专业点评时,马东都会主动让贤。而且能够得到他的“非常好“的点评,让每支乐队及主唱都很开心并引为荣幸……
b. 大张伟:搞笑担当
大张伟自从花儿乐队后阴差阳错投身娱乐圈,凭其嘴快于脑的天赋异禀和幽默话唠风格,歪打正着,一跃成为大咖。无论多么正式的场合都能被他带偏,在他面前,没有任何话和梗会落到地上!而摇滚情结则成为他曾经的荣光和永远的隐痛……
c. 马东:做东担当
他的遗传基因和他澳州留学生涯及央视的经历,使他在体制和市场,主流与边缘,文化与商业,正统与创新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和爆点。他策划并主持的“奇葩说”,“欢乐喜剧人”和“乐队的夏天”都引发业内和观众的兴奋甚至轰动,开创了国内文艺及娱乐界的先河与新潮并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而他的亦庄亦谐,搞怪逗笑的主持风格及夸张、大俗和百变的扮相也自成一体,独树一帜……
d. 其他/她超级大乐迷:陪衬担当
3. 专业乐迷:惹事担当。按照马东的话就是为了增加“乐夏”的戏剧张力。以充当马东和节目效果的“打手”和“嘴替”……
(五)艺术自赎和娱乐不死
昨天沪指跌破3000点,以哈复仇愈演愈烈,今天或将出击围剿加沙;乌克兰的战火仍在燃烧……昨晚在这样的世界大背景和心理阴影下看《乐队的夏天》第三季Hot 5决赛仿佛有一种“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奇怪感觉……是否在战争、灾难和痛苦的生活中,人更需要艺术和娱乐的抚慰、疗愈、转移、对冲、赎救和遗忘。由此我想到俄乌战争中两个难忘而震撼的画面和镜头:一是在一座建筑废墟中间的钢琴演奏;二是一户人家用书档住窗户以防空防袭。
之前我曾写了两个标题大段的《乐夏》乐评,那是音乐与歌唱直达并穿透灵魂的启示和记录。但在当下的社会大势和心境下,突然有种提不起继续写完原定《乐夏》的三个标题的兴趣,甚至觉得有一种无话可说、废话少说的悲哀……
特以此段话做为《乐夏》乐评提前和浓缩的结束语,同时也是对《乐夏》的某种致敬!
2023.11.4.看《乐队的夏天》“告别夏天”新工体演唱会应时观感:
“重塑雕像的权力”乐队的两句歌词最为形象和贴切:
“我们倒退着行走
为了虚无在演奏
把我的悲伤拿來庆祝
直到火焰熄灭”
而我则借此以延伸和概括:
围墙内的篝火
身着丧服的舞蹈
医院里的呐喊
枪口下的讴歌
集中营里的生日party
在赶往地狱的路上 狂奔
悼念过去的夏天
向未来默哀
2023.9.6. 《新.冠.后遗症之一》(外一首)
新.冠以来
突然变成了一枚社恐
尤其与亲人或所谓的朋友聚会
我怕出口伤人及六亲不认
特别最近
无论是私下还是公共场合
不得不学会了闭嘴
因为好怕被举报
于是只能选择缄默和隐居
《新.冠.后遗症之二》
新.冠之后
己习惯长时间闭门宅家
只要去人多的地方必带口罩
从前最喜欢去电影院
现在也几乎不去了
每次到医院看见大白就仿佛有见到鬼的赶脚
家里吃的东西一短缺就心里发慌
社区和物业在社群发通知都如临大敌
一看见猪就憋不住笑
越来越愿吃猪头肉
每当emo的时候
就想听國. 际. 歌
2023.7.26. 《抑郁症》
有一位老友
北京某. 大学知名教授
一生平和 谦逊而温良
突然得了抑郁症
(令人大吃一惊)
每次发病时
心脏狂跳
全身颤抖
厌世轻生
后吃防自杀西药并辅中医调理
才基本控制住
但仍偶尔间歇性发作
他称始病于全. 国.两. 会期间
起因于一位德高望重的故交猝世
我为了安慰他仍调侃曰
你这是患了忧国忧民病
也是新冠后遗症之一种
2023.7.3. 《另一种幸存者》
新冠至今
没打过一针疫苗
更没阳
但我活得并不快乐
因为至爱亲朋都阳过了
而且有的还复阳了
但仇敌们却都还活的不错
2023.4.7.. 疫祸活艰难
亦复争民权
了无东山志
却有五柳田
2022.9.12. #封控社区外的超市、理发店及地铁、办公楼仍在关闭,主交通干道上车辆稀少,一片萧条若秋风……
#被封控的芍药鲜艳开放
#封控区的猫上树猫打盹
#封控中宠物鸭子出来放风戏水
#封控中的孩子们在社区水潭中抓鱼�9�5�9�6�9�5
2022.9.18. 盛夏不可留(古体诗二首)
疫变成退隐
每日做灵修
隔夜有昊梦
盛夏不可留
山河遭涂炭
人间历凶忧
沧桑大道变
至死心难休
(二)
虎落平阳沦为猫
甘做宠物自逍遥
曾经啸傲山林踞
而今庭院乐陶陶
2022.9.3. 大疫三年,见证了喂养了三年的流浪猫大白生了四窝小猫咪的生生不息的传奇……
《人(类)失去了笑声,世界将会怎样?!》一一从脱口秀大会说开去
自古以来都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
什么“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仰天大笑出门去”、“笑傲江湖与沧海一声笑”等等,也尽是演和装的成份多。
尤其新冠疫期黑天鹅发生以来更是殃及世界、国家、单位、家庭和每个人,人们更是笑不出来!即使笑也是苦中作乐、笑中带泪、悲欣交集。
但是人们又需要笑需要笑去对冲和缓解生活和生命的寂寞和无聊、特别是痛苦和绝望。哪怕只是暂时和瞬间的治愈和忘却。
于是继相声和小品之后,继郭德刚及***等德云社,赵本山及小沈阳、宋小宝等欢乐大舞台之后,由光头小眼的李诞一手操持的“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一时间风靡起来并大有经久不衰之势……
尤其他们带给我们的开怀大笑恰如“张爱玲的从政治走回民间,因而也就更亲切。虽然时代在解体和倒退,但她既能享受人生,对人生小小的乐趣都不放过,又对人生热情的荒谬与无聊怀有非个人的深刻悲哀。”。也颇似罗曼罗兰的“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
“脱口秀大会”和“吐槽大会”之火,正如酒之与人,高兴时要喝、郁闷时更要喝。所以成了本人也是很多人新冠疫情以来最喜欢看的网综,仿佛不看之不足以平积愤不足以化干戈。唯有笑声的这一束微光才能偶尔刺破现实的万马齐喑,唯有笑声这一把香烟才能消解生活的百转愁肠。
无论是本季已经江郎才尽的王建国,还是呼兰、庞博和王勉三届大王的推陈出新,抑或广智和豆豆的越战越勇,以及杨笠和双胞姐妹颜怡颜悦的娴熟机智,特别是徐志胜、童漠男和杨波及漫才组合肉食动物的天秉异秉和后起之猛,都给我们带来了由衷的和难得的快乐和笑声,哪怕是黑色幽默和怪诞的反讽一一感谢他们,更感谢李诞和笑果文化把笑做成事业,笑有所成。
同时我们也不会忘记当年的卓别林和憨豆先生带给我们的笑的皱纹和快乐的腮疼。
感谢所有送来笑声和快乐的喜剧人们,也祝愿他们的幽默和节目常新常青!否则我们的生活和生命就太无趣且无法忍受了!
人(类)失去了笑声,世界将会怎样?!
2021.9.20于疫期
2021.5.23. 《大米饭与袁隆平院士》
滿州国时期
中国人吃大米饭是经济犯
会被打嘴巴或刺刀挑肚子
70年代
黒龙江农村
只有逢年过节时
才能吃上大米饭
像吃饺子一样
80年代
大学时期
每月只有2�6�6�1�5斤大米饭票
所以男生都喜欢打扑克赢饭票
自从袁隆平院士
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
并实现亩产700—1000公斤
(还是没有赶上***的目标)
大米饭才可以随便吃了
昨天他老人家去世了
特写此诗纪念
但愿未来特别新冠疫情结束后
我们还能毎天吃上大米饭
2020.8.1. 《与病毒和死神共舞》
此次新冠病毒,无论是人为所致之人祸,还是自然界的警示之天谴,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代价和劫难。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天应人,坚持、忍耐和期待,继续活着活下去并相信轮回一一这才是对这些爱你的人们之最好的感恩和报答,更是对那些你恨的宵小之徒、恶人们及伪君子们之最大的诅咒和复仇!
2020.5.1.此次新.冠.疫情不在北京近半年,未想五一解禁后返京一周就赶上了第二波更猛烈的疫潮,又被锁城封宅。虽然疫情给大到国家和人类,小到企业和家庭甚至个人带来极大的冲击和考验,甚至屡次逼近极限和底线,但也许唯一的方式就是坚持、忍耐和等待!
2020.5.3. 期盼这轮疫情好转后再次去稻香湖放生,给这劫数己到气运也许未尽的人类和人伦护佑加持,愿众生平安、幡然醒悟、涅槃再生……
2020.3.21. 春分刚过,室外春和景明,然而新冠病毒仍在全球施虐,远没有结束。今年的春天与悲伤、恐惧和死亡相伴;我们与诗歌相伴,和诗歌后面的诗人相伴。
一场瘟疫
使我们一贫如洗
只剩诗这束微光
照亮内心
度日如年
诗
唯一的粮食
自醇成酒
对月独酌
2021.11.29. 可爱的流浪猫成为疫期持续反复二年的一种寄托[心]
2021.11.27. 半生损友历铭兄诗集《地平线》出版暨分享会今日在京举办。因疫期不能到场。旱地拔葱一一遥祝!
2020.9.17. #嘴已经成为隐私部位#
戴口罩成为常态,嘴己成为隐私部位。与病毒共舞,闭嘴是后疫时代的典型特征一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
2020.9.12. 今天在春城昆明出席“2020年中国房地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并做《后疫时代 中国商业地产产业链的变局与趋势》的主题演讲一一这也是疫情之后第一次“出台”[呲牙]
2020.9.1. 疫期后第一次接受讲课邀请做的大纲《开发商自持物业/资产的分析与变现路径》
2020.8.24. 本以为吃了近廿年的“兄弟连”串吧在疫期也未能幸免关店,没想到又重装开业、涅槃再生一一只有能一起挺住的才是真兄弟!
2020.5.31. 疫期半年后重游香山植物园,考曹雪芹故居、谒粱启超及家族墓园、拜卧佛寺、寻一二九纪念地及北京水源头,实乃近当代之缩影。然科技不赘、经济重创、政治涂炭,鉴史亦不明。杂诗二首以纪。
(一)
毒役罩九州
西山水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