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拳拳之心

国潮1980 镶黄旗 2390 字 1个月前

甚至第二天,《光明日报》、《京城晚报》和《体育日报》都竞相引用了这个领队的名言,甚至还专门用作新闻标题,努力地向公众传播,展示这次体育代表团的决心。

一时间,全民激动,上下昂扬。

不过,这件事到此为止,这对于宁卫民可还不算结束呢。

因为就在这次捐赠大会结束后,宁卫民居然又带着沈存和殷悦先后拜访了体操队、兵乓球队、跳水队,举重队和射击队。

并且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不等的金钱。

这一是宁卫民签下了好些有冲金希望的种子选手为商业代言人。

这里面有他知道的,比如体操队李小双和跳水队的高敏。

更多的人,则是他不知道的,毕竟他也不是什么体育通,反正先签为敬吧。

要知道,一个人才五万块钱,中一个就是头奖了。

二是宁卫民也真心想帮助国内体育事业解决点实际问题。

像乒乓球队需要分析对手动作的先进仪器,那是需要十几万美金购买的。

对这样的需要,宁卫民完全不计得失,二话不说——我掏钱!买!

只要能让乒乓球早点实现大满贯,这钱该出就出,不算什么。

说实话,像他这么大撒钱的行为,那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啊。

消息很快传到了体育总局,连局领导们获知这个消息后都懵了。

他们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

明明已经捐了上百万了,可居然还会单独找到地下各个训练队去捐款的。

而且还捐得更多,甚至包括了十几万外汇。

难不成是家里开银行的?

可就是开银行也没有这么扔钱的啊,这是图什么啊?

没别的,体育局既为了感谢,也为了弄清楚这件事,很快派专人登门道谢。

而且见了面很快就绷不住了,充满好奇地询问宁卫民,“参加奥运需要社会各界鼎力相助,以您为首的几家企业纷纷的慷慨解囊是在让我们非常感谢。可是,您几位是不是捐得太多了一些了?又捐钱又捐物,尤其又单独去了一些项目的训练队单独捐赠。别的企业家可没这样做。您几位不觉得捐赠的太多了吗?”

宁卫民则不紧不慢,颇显大气的说,“不,一点也不。怎么会?我们虽然是经商之人,但也愿意尽力为国家多做一点贡献。而且我们并不是随意捐赠的,主要还是看到了这些项目的努力和潜力。我们认为在这些项目上去投入,绝对能看到好成绩,还能够增强全体国民的自信。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嘛。不瞒您说,要是足球,那就是另一回事了。我们会一致认为那是无意义的投入。”

对方或许也是“5·19”的受害者,立刻点头认同。

“哈哈,理解理解。谁让足球忒不争气呢。”

随后才似乎想起来自己的另一件任务。

“啊,对了……局领导想让我问问您几位,还有什么要求没有?”

“没有,要说要求,我们现在只是很想当面感谢局里领导一下,感谢他们的信任,愿意把奥运指定产品的荣誉给了我们。而这份信任我们会珍惜的,如果有机会,我们还希望在奥运之后,可以更广泛和咱们体育局展开合作。”

“哎呀,那可太好了。局领导还想让我问问几位,对支持咱们即将举办的亚运会有没有什么兴趣?那可是在咱们京城举办的盛会,虽然比不上奥运会的级别,可毕竟是咱们当主人,第一次做东道主不是?所以更需要各位的鼎力相助啊。如果大家有兴趣,恐怕也需要承担更多,更重要的责任,对我们可是求之不得呢。”

“这个当然没问题,家事国事天下事嘛!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信得过,我们绝对倾尽全力……”

宁卫民为什么要拒绝呢?

别人眼里的苦差事,对他却是香饽饽。

这个年代的人价值观还是那么单纯。

只知道他捐款捐物,愿意提供免费的服装和餐饮服务是爱国之举。

却不懂得一个奥运会和亚运会的指定产品,会给他带来多少商誉价值。

现在好了,一个奥运会都已经不够宁卫民施展自己的雄心壮志了,似乎就连亚运会也要成为他发挥实力的舞台了。

如今看来,这就是好人有好报啊。

真就像康术德经常告诉宁卫民的那样——心有多大,买卖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