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 安排

接下来几日,洪承畴并卢象升让麾下录事统计人数绘制成名册,届时便要上报吏部、工部以备刻名,朱由检也听着锦衣卫打探来的城中百姓谈论之言,一点点想着治理关外这些城池之策。

要想让一个地方“活”起来,经济便是首要考虑的事,虽然自己给留了五百万,但经济问题,是离不开人来盘活的。

这也不是短时间就能想明白的,朱由检决定回京后召集内阁一起商议商议才好。

朱由检离开沈阳前,又召了诸将入正殿商议奖惩之事,主要商议的,还是关外这些城镇总兵人选。

首先沈阳这个地方,还没被建奴占去的时候,便是辽东重要的军事据点,称为沈阳中卫,是辽东长城本部防线的中心,也是一王五卫驻防重地。

沈阳就是沈王封地,但沈王在永乐六年就由沈阳搬至山西潞州长治,眼下...朱由检想着,最近一代沈王去年应当是去世了,沈王世子有提交袭藩表,但自己没批。

后来事情太多,这件事就耽搁了下来。

根据历史记载,大明最后一任沈王便是这个世子沈迥洪,他在李自成部下攻陷长治后被俘虏,然后不知所踪。

自然,沈阳这么重要的地方,就算沈迥洪承袭沈王,也不能给他来驻防,朱由检暂且放下此事,看向洪承畴道:“洪总督暂且留在沈阳,总督辽东,攻下的这些城池,也再择选合适之人驻防,不知洪总督可有人选?”

洪承畴闻言,当即便想到了李如桢来,“李成梁之子李如桢,当为一个。”

李如桢?

朱由检知道这个人,李如桢是李成梁的儿子,李成梁这个人,在历史上争议还是挺大的,有人评论他是明朝辽东的屏障,也有人说他是建奴崛起的间接推手。

他的功绩在于以强势手段维持了辽东数十年的稳定,但没有建立可持续的边疆治理体系,加之晚年的腐败和短视,这是他的过失。

黄宗羲曾称,辽事之坏,自李成梁父子始。

朱由检却不想去评论个对错,人都是复杂的,晚明辽东本就治理困难,说他是守卫辽东的铁壁也好,说他弃地养寇也罢,人死政息,现状不可挽回。

“他眼下可在城外大营?”朱由检问道。

“在。”

“让他即刻来见!”朱由检想着这件事还是得在沈阳就给解决得好,同时,他看了几眼洪承畴递上的名册,见还有刘肇基的名字,不由皱眉。

“刘肇基违抗军令,私自出城迎敌,杏山差点让建奴攻破,连累他人,怎么他还能上这名册?”

洪承畴是觉得,刘肇基有过是真,但有功也是真,违抗军令,那便按照违抗军令来处置便好,罚过之后,该有的奖赏还是得有,不然这松锦大战功绩碑上没有他的名字,这不是打击人的积极性吗?

再者说了,眼下收回来这么多城池,总要有人驻守,难不成要卸了刘肇基的职务,再去找个人来?

刘肇基跟随自己这么久,洪承畴惜才,也舍不得就这么就将人给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