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默默在心里算着,心中也有些无奈,这个时代还是以征收实物为核心,看来大明朝的赋税改革还是要变,但是目前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过了年,这些钱该怎么用。
“国家一年的税收的就这么些,皇上要治理黄河,臣等是赞同的,可如此浩大的工程,依照现在的国库收入,臣确实有些难办。”王佐道。
朱祁镇也能理解他,钱就那么多,国家太大,花钱的地方太多。
朱祁镇看了看潘季驯,潘季驯站起身道:“王阁老不必担心,下官其实有个法子。”
王佐狐疑的看着他,却没有说话。
“其实治理黄河可以承包给商人去做,朝廷和这些商人们签订合约,只要他们严格按照朝廷制定的标准完成自己承包的河段,工部验收合格,就可以领到钱,这样朝廷不仅前期不用垫付银钱,还省去了征发徭役所耗损的钱粮,同时还能增加百姓们的收入,一举三得。”潘季驯说道。
王佐眼睛一亮,暗道平时还真是小瞧了这个泥腿子,没想到他居然还能想出这么好的主意。
朱祁镇也是惊为天人,这不就是后世的工程承包制吗,只是现在朝廷是发包方,下面的大商人是大承包方,然后下面还有无数小的承包方,这样朝廷不仅可省下一大笔开支,还能增加就业,真是好主意。
“可是如此一来,百姓们一拥而上去干活,谁去种地?耽误了农时,未来几年朝廷的赋税恐怕要……”王佐又道。
“这……”潘季驯确实没有想那么多,一时有些语塞。
“呵呵,王爱卿不用多虑。”朱祁镇笑道,“百姓们通过雇工挣了钱,到了交税时可以以钱抵粮嘛。”
“这……”王佐还是有些担心,大明朝一年就收那么多粮食,若是以后百姓们都用钱抵粮税,那朝廷以后用粮该怎么办?难不成掏钱现买吗?
其实,这正是朱祁镇一直以来想做而没做的事儿,不是不想,而是时机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