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为我们够强!是因为我们把刀架在了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才会跪下来,跟我们讲道理!”
“若今日局势逆转,是我大明将士被困孤岛,粮尽援绝,你们觉得,倭寇会坐下来跟你们引经据典,谈论论语和尚书吗?他们会跟你们讲仁义道德吗……”
震耳发聩的质问,让所有官员哑口无言,冷汗浸透了他们的里衣。
朱翊钧深吸一口气,语气稍稍平复,却更加深沉:“你们争论的,是见好就收,彰显仁德,恢复海贸,还是除恶务尽,永绝后患。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
“说你们有道理,是因为你们确实都在为国思虑,只是所见不同。说你们没道理——”
“是因为你们忘了,这战与和的最终主动权,从来不在倭寇手里,更不在你们这番争吵甚至斗殴里!而是在朕手里……”
“他们想谈?”朱翊钧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可以。朕准了。石田三成可以入京,礼部可以接待,你们也可以去跟他谈,谈他们该如何称臣,该如何纳贡,该如何赔偿我大明的损失,该如何确保永不犯境!”
就在一些主和派官员心中刚刚升起一丝希望时,皇帝接下来的话,却让他们如坠冰窟。
“但是…………”
朱翊钧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谈,是文官的事。打,是武将的事。对马岛的围困,一刻也不能松!”
“朝鲜境内的清剿,一刻也不能停!东南沿海的戒备,一刻也不能懈!李成梁、戚继光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朕不会下任何旨意去约束他们放缓攻势!”
他看着下方目瞪口呆的群臣,缓缓道:“他们要谈,我们就边打边谈。他们谈他们的,我们打我们的。他们谈得越久,对马岛上的倭寇就死得越多,我们后续的仗,就越好打。”
“如果他们真的想求一条生路,就该拿出真正的诚意,而不是指望靠着几句好话,就能让我大明放下刀枪,给他们喘息之机!”
这番言论,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议和即停战”的思维。
皇帝清晰地向所有人传达了一个冷酷而现实的信号,大明不接受讹诈,不给予怜悯,谈判桌下的实力,才是谈判桌上话语权的唯一保证……
有几位年老持重的主和派官员,嘴唇嗫嚅了一下,似乎想劝谏陛下如此“失信”、“不仁”,恐失天朝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