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生看着孩子们似懂非懂却又无比认真的神情,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
他话锋一转,目光在几个学生脸上特意停留了片刻。
“不过,学问之路,亦需天赋与勤奋。尔等之中,确有几人,资质尚可,若就此荒废,实在可惜。”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李栓柱身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李栓柱,”他唤道。
栓柱猛地一震,连忙站起身:“先生。”
“你于算学一道,心思缜密,举一反三,极有天赋。读书识字,亦比旁人快上许多,更难得的是常有发问,可见是用了心的。”老先生缓缓道,然后又点了另外两个孩子的名字。
“还有王石头,你字写得端正,颇有筋骨,赵大头,你记诵默读,远超同侪。”
被点名的孩子都激动地站了起来。
周先生看着他们,以及所有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冀光芒的学生,郑重说道:“老朽虽不富裕,亦无甚功名,但自觉在蒙学之上,尚能指点一二。若你们家中父母,有意让你们在读书一途上再进一步,不拘是希望将来能考个童生、秀才,哪怕只是多识些字,多明些理……”
他顿了顿,清晰地说道:“可在散学后,让你们的父母,或是能主事的长辈,来学堂一趟,与老朽面谈一番。”
“看看是否……能有其他办法,比如,老朽或许可以抽出些时间,私下里再多教你们一些,朝廷给我发的俸禄,也够我一家老小用的,束修之事,老朽可以不要。”
此言一出,学堂里先是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一阵压抑不住的细微骚动。
李栓柱只觉得一股巨大的、从未有过的热流猛地冲上头顶,让他眼前都有些模糊。
先生说他……有天赋!
先生愿意继续教他……
不过,也就激动了一会儿,因为,他清楚,家里面还在等着自己干活呢,即便是先生不要学费,他家里也不会给他买纸墨笔砚。
小主,
这最后一天的课,充满了一些别样的意味。
等到下午的时候,老先生没有说“下课”,而是用了“散学”……
孩子们默默地开始收拾自己简陋的书包,动作比往常慢了许多。
没有人立刻冲出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看向周先生,看向这间拥挤却温暖的学堂,眼神里充满了留恋……
没有往常放学时的欢呼雀跃,只有一片沉甸甸的寂静。
书包背上了肩,却没人愿意第一个迈出那扇门。
最终还是周先生挥了挥手,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沙哑:“去吧,孩子们,天快黑了,莫让爹娘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