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京师大学堂,确与国子监不同。”
“朕与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近两年来多有书信往来,我朝驻伦敦大使陈平,在伦敦多有奔走,共同促成了一件事情。”
“朕与英格兰女王商定,两国共设学堂,英格兰境内设伦敦大学堂,我朝设京师大学堂,互为呼应。”
这话一出,殿内顿时起了一阵细碎的骚动。“英格兰”三字虽已因通好使节的往来不再陌生,可“共设学堂”却是闻所未闻。
礼部王家屏又忍不住了。
这句话明明是回复申阁老的。
申时行听完之后,还在想着。
他就上前一步:“陛下,两国相隔万里,风土人情迥异,共设学堂一事,臣实难揣度其用意。”
“不知这学堂,究竟要教些什么……”
“又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这学堂的用处,便是‘互通有无’……”
“其宗旨,非仅研习我中华传统之经史子集、文章典制,更当博采众长,格物致知!”
“譬如,设‘格物科’,探究万物之理,水火之力,金石之性……”
“设‘算术科’,精研演算之道,天文历法,测量营造……”
“设‘舆地科’,绘制天下舆图,熟知山川险隘,四方风物……”
“当然,还会增设语言科,这个吗,是两大学堂共同成立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朕的意思是,我朝京师大学堂内,要设西洋语言科,专教英格兰语言文字,让学子们能读懂西洋书籍,知晓西洋技艺,而伦敦大学堂内,则由我朝派遣儒师,教授汉语与孔孟之道,让西洋人也明白我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
“习夷狄之言?!” 一位年迈的御史忍不住失声惊呼,随即意识到失仪,连忙捂住嘴……
现在的都察院,怼别的官员,战斗力爆表,在朝堂上还是横着走的,但……此时的他们是最怕皇帝的一班人,这两年,朱翊钧有事没事,就找一帮御史,到乾清宫谈话……提要求。
要求御史们以海青天公为榜样,每个月要吃两次忆苦饭,要感受一下普通百姓们的生活状态,并且,还会要求每个御史,每个月给自己交一份吃忆苦饭的感悟………
不仅严格要求御史,朱翊钧自己也吃,自己体验一把当老百姓的生活。
还是当着御史们的面吃。
这也导致,都察院的御史们已经很少找天子的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