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雍闻言,立马了解了:“万岁爷的意思,奴才听明白了,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武昭和楚国之间不可能成为宗属关系。”

李弘点点头:“是啊,所以朕才拒绝跟他们往来,也拒绝他们通商请求,因为朕一旦答应了,

往后会有更多的番邦得知海的另一边有一个和我武昭不相上下的国度,

转而向楚国靠拢,从而影响朕好不容易布置的邦恭局面,所以朕只能决定和他们断绝一切往来关系。”

和雍:“可是万岁爷,奴才还是不明白,武昭和楚国之间就算不是宗属关系,那商贸往来也不该断绝啊,

奴才亲自去海州港湾看过,唯有楚国的舰船最为令奴才震撼,

整个海州港湾里,也只有楚国的船体最大,还是铁制的,

如果我武昭跟他们合作,采购船舰和火器,甚至购买制造工艺的话,

对我武昭是百利无一害啊。”

李弘摇摇头:“所以说你这奴才眼界还是不高,只看到这些虚的,却没想过更深的层次,朕问你,当年太祖创办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和雍回道:“自然是为我武昭培养栋梁之才。”

“你错了,让朕告诉你,太祖创办科举的第一目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为了让天下士子全部进到八股的牢笼里,

让他们钻研古今典籍,逐字逐句分析词句中的利害,这样的话,这些士子就不会再有其他异想天开的心思,

只要士子安定了,那天下也就安定了,即使还有人敢造反,也不过是些类似天理教之流的草寇,成不了气候,

如此,朕的江山也就稳固了,而且朕登基后,又刻意提高士子地位,彻底把他们和布衣区分开来,

为的是什么?是为了让他们当好地方官造福百姓么?不!朕没那么肤浅,百姓算什么,朕压根不在乎,

你想想看,士子若是布衣的话会怎么样,自然是毫无顾忌想什么说什么,什么大逆不道的话都敢说出来,

朕就算杀上一万十万,也杀不尽的,但把他们和布衣区分对待,

将他们跟皇权利益绑在一起又会怎么样?自然只能是一门心思为朕着想了,

只要这些士子能握在朕手里,就算全天下百姓都反了,朕也丝毫不怕,你觉得一群什么都不懂的百姓能成什么气候?

大字都不认识几个还想造反?真是笑掉大牙了,所以朕握住了读书人就等于掌控了武昭数亿百姓的命脉,

百姓最容易对付,要是乱了嘛,那就杀一批,唬一批,最后再给点小甜头也就甘愿回去继续为生计奔波,

只要百姓保持愚昧,终日奔波于生计,提高读书门槛防止他们有新的想法,就是对社稷最大的帮助,

但要是答应了楚国条件,两国进行大规模通商,民间百姓势必会接触新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