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细亚星系跳跃点,在跳跃点实体宇宙附近,海量感应空雷正在被部署。
如康达之巢这样拥有古老自复制雷场的地方,是不需要进行大规模人工布雷的。只有战时紧急的调度,才需要使用一种名为布雷舰的玩意儿。
这种玩意儿说是船,其实就是一个空空荡荡的护卫舰壳子,连燃料也没有多少,臃肿的货舱占据主要空间,2/3用于存放感应空雷,另外1/3用于充当布雷无人机的机库。
这些无人机的启动方法也堪称粗暴——在狭窄的不足30平的双层驾驶舱,塞了宿舍、厕所、飞船指挥台和无人机操控台。
民用机械臂在无人机驾驶员的遥控下抓起无人机丢出去,启动无人机。
这些原本用于探矿的无人机,就会绕一圈到飞船另一侧,翻过身子露出凹陷的肚子,等待空雷装载。
然后它们就会在驾驶员操控下,晃晃悠悠地缓慢飞向目的地。
其实就连驾驶员自己也不知道具体的目的地在哪儿,这种临时部署的雷场,只会在战争中使用一次。
部署在跳跃点的雷场有且仅有两个条件:
1、不能过于靠近跳跃点,否则空雷会被吸入超空间白费。
2、空雷密度必须符合X颗:Y立方米的比例,且彼此具有Z最小距离,这其中的字母,则根据上峰命令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只要数值达标,上面的人压根不在乎你怎么部署,就算你在太空部署出一个立体黑皮白嘴大耳朵背带裤耗子,也不会有动画公司跳出来索赔。
这是一种古老、低效的布雷方式,但在辛达强权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以往备战储备的布雷舰支持下,通过数量优势,雷场正在飞快建设。
亚细亚星系有三个永久跳跃点,都进行了大规模布雷(如下图所示,绿色为范围为雷区)。
其实以狮王的权柄,以及时刻以霸主为假想敌进行的防御性武器装备,是足够把所有殖民行星都布置雷区的。
但一来雇佣这么多平民经济压力巨大,如果用军事义务的借口征召又太廉价了——这份义务还是留在可能的行星保卫战上,届时将义务和‘保卫家园’的口号一起喊出来,多的是穷人们狂热去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