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直道设想,前线纳新

相对于玄幽铁甲来说,这些“铁饼”自然是不合格的产品。

可若是标准下降一点,其与普通兵器的质量相比,不仅不差,甚至还要好上许多。

这么好的东西,当然不可能扔掉,或者直接锻造成普通铁制品。

可若将其锻造成其他武器,这些已经锻造成型的“铁饼”,相比于未经任何锻造处理的原材料,反而更加的费时费工,得不偿失。

因为这样的原因,这些“铁饼”也就搁在了顾大匠工坊的角落里,一直吃灰到现在。

“……我了解过,若只是增加一个握把,方便得很。

有康乐集其他锻造匠人的配合,半天就能全部搞定。”

程辉将去顾大匠工坊的意外发现,一五一十的做了汇报。

耿煊若有所思,看向旁边双目明亮的洪铨,问:“你觉得如何?”

洪铨闻言,连忙点头道:

“咱们可以将其全部拿下。

而且,当初安乐集吴家,寻找的可不只是康乐集的顾大匠。

周边集市的大匠那里,应该都有类似的情况。

类似的‘废料’,应该还有许多,咱们完全可以将其全部拿下。”

此前,绿漪园行动之时,洪铨就趁机提了建议,要引导巨熊帮众从各自为战向军阵化战斗靠拢。

而要引导这种改变,一个核心要点,就是必须增加军阵的防御能力。

相比于人人都穿戴高品质,还对行动有所妨碍的甲胄。

更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专门修炼盾防类技能功法的修炼者数量。

这不仅赋予了整个军阵更强的行动力,以及更多的可能性,还更加经济实惠。

——在巨熊帮从各个渠道收获的四百余部功法之中,盾防,盾击类技能功法也有几部。

但要么是一两百年前流传下来的“老古董”,要么是从外州流传过来的功法。

以元州现在的风气,这种属性上有些“舍己为人”的功法,修炼之人并不多。

即便有人修炼,也不会将其当成重点核心。

而绿漪园行动结束之后,得到耿煊授权的洪铨,就直接在现有帮众,以及一群已经确定下一批就能加入巨熊帮的俘虏之中,挑选愿意向这个方向“转职”的人员。

作为巨熊帮内的第一批专业兵种,优待是少不了的。

是以,愿意响应洪铨召唤之人,数量并不少。

最大的问题,便是缺乏数量足够的,高品质盾牌。

很显然,程辉也将这情况记在了心里。

不然,他不可能跟顾大匠走一趟工坊,就敏锐的发现这样一个机会。

玄幽铁甲,即便面对炼骨境的攻击,都能抵挡一阵。

那些“废料”,即便品质差一些,也比洪铨原本预设的“高品质”高出了许多。

耿煊看向程辉,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道:

“有心了,这事你办的不错。

……那么,与顾大匠的后续接洽,也由你来处理吧。

还有周边集市其他大匠处,有没有类似的机会,你也可以看一看。”

“是。”

程辉高兴的应了一声,交付完任务,没有停留多久,便又离开了万福坊,朝康乐集赶去。

……

当二十九日的朝阳从东侧荒原的地平线上升起。

一百七十七匹玄幽马,引着一支规模庞大的车队,出了万福坊,向着朝阳升起的方向疾行而去。

出发前,耿煊找范宏盛、魏万宗等人商议,将售卖给他们的九十七匹玄幽马以及九十七套玄幽甲胄全部借了过来。

理由很简单,本就不多的玄幽铁骑,集中起来使用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而且,从另一个方向来说,这种时候,玄幽铁骑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更危险。

必然是敌人首当其冲要针对打击的目标。

而且,耿煊已经承诺,战事结束之后,他会将相应数量的玄幽马和甲胄尽数返还。

简单商议之后,八家里坊也就同意将所有玄幽马和甲胄全部“借出”。

……

就在耿煊他们离开的同时,八家里坊也开始了大行动。

一方面,其他七家里坊的坊民,尽数前往地利最好,最是易守难攻的永和坊。

而后,是从八家里坊总共近两万的坊民之中,征集两千战兵。

其中一千守护永和坊,另外一千,则会在今日下午出发,连夜行军,赶赴三通集。

因为八家里坊早在多日之前,各坊内部就已经有了充分的动员。

一年一度的秋猎,又赋予了各坊在这方面丰富的实战经验。

行动起来非常迅速。

却又不显得混乱,一切都井井有条。

与此同时,里坊还能分出充裕的人力,在程辉的协调下,将现在聚居于万福坊的巨熊帮家眷尽数迁往康乐集。

在离开时,耿煊还特地从库存中取了七千二百两银子,交到程辉手中。

经过程辉与顾大匠的交涉,顾大匠会在今日下午八坊一千战兵出发之时,将那些“铁饼废料”变成一百二十面盾牌。

在于洪铨进行过更详细的交流后,程辉对顾大匠提了更多的要求。

不仅是增加一个握把,还要对每块盾牌的大小和外轮廓进行适当调整。

因为要求的增加,再加上这些盾牌本身,用料和做工都非常扎实。

最终,程辉按照一面盾牌六十两的价格,与顾大匠谈成了这笔交易。

等程辉拿到这些盾牌后,正好与范宏盛、魏万宗等人同行,一起前往三通集。

……

因为拉车的马用的也都是玄幽马,耿煊一行人出了万福坊之后,行进速度非常快。

若不是担心跑得太快将马车颠散架,拉着马车赶路的队伍,速度会比元州马全速奔行还要更快。

中午,当队伍暂停歇息之时。

四五百里的行程,已经走了一大半。

一线峡自然也早就被他们远远的甩到了身后。

耿煊坐在马车的车辕之上,一边啃着干粮,一边远眺着西侧一线峡方向,对旁边的洪铨道:

“等洙水的淤塞河段疏通之后,可以考虑将一线峡拓宽捋直。

这一段路,太多曲折,很多地方又太窄,严重影响通行。”

“……这工程量,不会比疏通河道小吧?”沉默了一下,洪铨如此道。

其实,他真正想说的是,有这个必要吗?

不过,这话说出来,对帮主就太不尊重了一些。

于是,话出口之前,洪铨及时的改了口。

耿煊点头道:“若要达到我心目中的标准,工程量比疏通洙水河道只大不小。”

“您心中的标准?”

觉得自家帮主又进入“胡来模式”的洪铨,还是老实的扮演起自己捧哏的角色。

“你说,要是这玄幽马在元州,甚至九州普及开来,限制通行往来的最大障碍,会是什么?”

“是什么?”洪铨问。

他心里却想,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以玄幽马那比人大得多,也娇贵得多的胃口。

九州人均精细口粮,得比现在多出数倍,才能撑起这样的局面。

这可能吗?!

耿煊不知道洪铨心中所想,便是知道也无所谓,他只是将刚才过一线峡之时产生的想法说出来。

这一刻,他既是在与洪铨对话,也是在趁机梳理心中思路。

“最大的障碍,有两个。

一个,就是这个。”

说着,他用脚躲了躲身下车辕。

“马车?”洪铨问。

“嗯,一个是质量做工的问题,更大的,还是设计和材料的问题,使得这些马车的速度根本无法跑得太快。

既然问题找到了,要解决它,那就很简单了。

短期内,提高质量和做工标准。

但最终,还是要设计出全新的,可以适应更高速度,更大载重的马车。”

“第二个障碍,就是这道路。

崎岖不平,坑坑洼洼。

有不少路段,都只是勉强可以通行,没有排水,没有整平。

再就是很多路段道路过于曲折,明明并不长,抬眼可见的一段路,为了寻找到一条可通行的线路,非得绕好多个弯。

这不仅增加了实际的里程,也让速度根本提不起来。

所以,将道路整平,硬化,拉直,增加排水,以及有效的管理。

再加上适应更高速度的新马车。

以玄幽马的力量和体能,即便拉着马车,也能跑出接近巅峰之时的速度。”

那就是七八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

在耿煊看来,只要能让玄幽马将自身“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对现在的九州来说,就已经完全够用了。

根本不需要等到工业革命。

而无论是设计新马车,还是改善天下路况,以九州现在的能力,就可以完成。

根本不需要任何革命性的创新,只需要能够调用足够多的人力即可。

说到这里,耿煊已经闭上了嘴巴。

在他心中,已经迭代出了比他跟洪铨描述的更进一步的新思路。

那就是将“车”与“路”,用轨道完全结合在一起。

让两个障碍,合而为一。

不需要铁轨,木轨便已足够。

想到这里,耿煊却像是发现了什么华点一样。

“咦,这元帝好像没有修直道诶。

是因为当时没有玄幽马,还是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

短暂的休整之后,队伍继续东行。

大约下午三四点左右,耿煊一行人便已抵达三通集。

三通集内,只有一个炼髓初期的坐馆坐镇。

其他炼髓境强者,全都被方锦堂调去了清源集。

这名炼髓初期,坐镇三通集的坐馆,便是方锦堂的心腹之一,曾被耿煊强行拘在身边近十天。

此刻,他在耿煊面前,比对待方锦堂还要恭敬。

“原本预计明天才会整合完毕的吴益,今天中午,便带领麾下所有战兵出了百源集,向清源集方向徐徐推进。

虽然,大馆主早就已经带人赶赴清源集设防,但为了防止意外,还是将三通集的炼髓境全部紧急抽掉了过去,只留我一人在三通集留守。”

了解完情况之后,耿煊让队伍在三通集休整了片刻,等五坊营地的罗青等人赶来汇合之后,便继续向清源集出发。

下午六点左右,耿煊一行人,便绕过清源集,来到了清源集北侧近十里处的一座巨大营地之内。

虽然是防守方,但无论是戚明诚还是方锦堂,都没有缩在清源集内被动防守,而是将营地设在了清源集北侧十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