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老师跟你讲的齐威王的事情吗?”
“齐威王纳谏?”
刘禅笑着点头:“正是,骥儿你想想那些骗你的人也是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人担心你蒙童之年知道这些会伤心不好,所以暂时隐瞒;有些人也是想要讨好你,因此不停说好话,这样以后你高兴了也会提拔他们;还有的人或许会直言劝谏,但他们可不一定能顺利走到你的面前说话。”
“啊?这是为什么啊?难道就因为说实话难听,就不让他说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举了一个例子:“祖父跟你再说一个例子,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百姓都公开议论他的过失。召穆公劝谏说:’百姓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你猜周厉王做了什么?”
刘骥摇摇头:“孙儿不知,那周厉王做了什么?”
“他找到一个卫国的巫师,让他来监视那些议论的人,巫师告谁议论,周厉王就杀掉谁。这样一来,议论的人逐渐减少了。”
刘骥立刻意识到了问题:“不对啊,皇祖父,周厉王行事贪婪,百姓本就不满,如果连话都不让人家说了,那不是更加要坏事了吗?”
“哦?孙儿你这么想?”
刘骥点点头:“很简单的道理啊,孙儿有时候生气,不开心了,就会哭闹,但是哭完之后,心里也就好多了,才会去想生气伤心的原委。但如果有人强行不让孙儿哭闹,孙儿就会更生气,回去后说不定就会砸东西!可要是再有人不让孙儿砸东西,孙儿就不知道会干什么事了。”
“是啊,孙儿说的对,道理很浅显。可周厉王就是不明白,他觉得自己是王,是一国之主,百姓都要无条件服从他,结果呢,百姓起来暴动,直接将他赶出了国都,他不再是一国之王,而是一国百姓的仇敌,最后也只能饿死在了外面。”
“祖父,孙儿大概也明白了,以民为本,这四个字听着容易,但的确也有难度,关键还是在能不能听到百姓们的声音,能不能满足百姓的要求,是吗?”
刘禅笑着将两个果脯递给了刘骥:“哈哈哈,朕的孙儿就是聪明,话说的直白但基本是这个道理,不过以后,你跟着皇祖父,跟着你父亲慢慢参悟,这其中的道理和门路,还是不少的。”
“孙儿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