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突如其来的变化,立刻引起了太史嶂、孟军和尤班三人的警觉。
要知道,真正的猛将只需经过一次短暂的交锋,便能洞悉对手的招式路数。
而眼前的这三位,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有趣的是,尽管他们能够迅速摸透韦云的招数,但韦云又何尝不是对他们的套路了然于心呢?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韦云猛地一挥长枪,如蛟龙出海一般,先是精准地挑开了孟军刺来的长枪,接着毫不迟疑地朝着尤班狠狠地劈出一击。
尤班心中一紧,他深知自己绝无可能正面硬接这雷霆万钧的一击,于是果断选择侧身退让。
可就在这时,太史嶂瞅准时机,使出了一记必杀之招,直取韦云要害。
但早已严阵以待的韦云岂会让他得逞?
只听“铛”的一声脆响,韦云手腕一抖,竟硬生生地将太史嶂手中紧握的马槊给“弹开”了。
这一手精妙绝伦的枪法,正是枪法中赫赫有名的“抱琵琶”!
此枪势手法独特且威力惊人,需大幅甩出长枪,当敌人以凶猛的长枪或是迅疾无比的快枪直逼头部与胸部等关键部位时,普通的拦截或者剔除技巧根本无法及时应对这般迅猛的攻击。
因此,施展此招者往往会将左臂紧紧贴靠在肋部,以此防止敌人的长枪顺势削砍自己的前手。
当然啦,如果是左撇子的话,则另当别论,这也是“抱琵琶”这一名称的由来。
只见韦云目光如炬,身形矫健地舞动着手中长枪。
他的前手迅速向后翻卷,直至手背完全朝天,而后手则微微后仰,灵活地滚动着枪杆。
随着他的动作,枪尖急速旋转起来,在空中留下一道如同弯月般的影迹。这道影迹闪烁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韦云巧妙地运用弧形的外侧首先猛力撞击太史嶂的枪杆,紧接着又利用弧的空缺部分进一步加大革击的力度,成功地将太史嶂那足以致命的杀招轻松挡开。
然而,尽管太史嶂的攻势被化解,但其余众多小兵的刺杀却依然如潮水般向韦云涌来。
这些攻击虽然没有太史嶂那般凶猛,但数量众多且连绵不绝,一时间让韦云有些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