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难逃败局

袁绍强撑着站起身,声音嘶哑:“传我将令,颜良率五万兵马,文丑率三万兵马,即刻回师,直扑乌巢,务必将曹操盟军歼灭!”

然而,此时的曹操早已得知乌巢得手的消息,率领官渡前线的十万大军,朝着袁绍的主力大营杀来。颜良、文丑的兵马刚行至半路,便与曹军遭遇。

“杀!” 张辽一马当先,手中长枪如蛟龙出海,直取颜良。颜良大怒,挥刀迎战。两人你来我往,大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就在此时,许褚率领一支骑兵从侧面冲杀过来,袁军阵脚大乱。颜良分心之下,被张辽一枪刺穿胸膛,当场毙命。

文丑见颜良战死,心中惊惧,想要率军后撤。徐晃却早已率军从关中赶回,与张辽、许褚三面夹击。文丑奋力抵抗,最终寡不敌众,被徐晃一刀斩于马下。

袁军失去两员大将,又听闻乌巢粮草尽失,顿时军心涣散,纷纷溃逃。曹操率领大军乘胜追击,一路掩杀,袁绍的百万大军死伤过半。袁绍带着残兵败将,一路向北逃窜,最终只率数百亲卫逃回冀州。

官渡之战,以曹操大获全胜而告终。战后,曹操在许昌摆下庆功宴,宴请各路盟军将领。刘表派遣的将领代表、马腾、韩遂皆应邀出席。

宴会上,曹操高举酒樽:“此次能击败袁绍,全赖各位相助。景升公深明大义,出兵相助;孟起、文约二位将军奇袭乌巢,立下首功;公明、文远、仲康等将士奋勇杀敌,所向披靡。我在此敬各位一杯,愿今后各方携手,共安天下!”

众人纷纷举杯,一饮而尽。马腾站起身,拱手道:“孟德公雄才大略,实乃天命所归。我等愿效犬马之劳,辅佐明公,平定四海。”

韩遂也附和道:“明公若有差遣,我等必万死不辞!”

曹操哈哈大笑,心中豪情万丈。他知道,官渡之战的胜利,只是他统一中原的第一步。接下来,他还要平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最终实现天下一统的大业。

而在荆州,刘表站在襄阳城头,望着北方的天空,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曹操的势力如今如日中天,荆州的处境越发微妙。蒯越站在他身后,轻声道:“主公,如今曹操大胜,天下震动。我们当继续与曹操保持联盟,同时加强荆州防务,待天下局势明朗,再作打算。”

刘表点了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是啊,乱世之中,唯有审时度势,方能保全自身。希望孟德公能信守承诺,不再觊觎荆州。”

然而,他心中清楚,在这乱世之中,承诺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曹操的野心,绝不会仅仅止步于击败袁绍。荆州这片富庶之地,迟早会成为曹操的下一个目标。一场新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庆功宴结束后,曹操独自回到书房,召来郭嘉。他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谋士,沉声道:“奉孝,如今袁绍大败,河北四州已成囊中之物。但刘表据守荆州,孙权盘踞江东,马腾、韩遂虽表面臣服,实则心怀异心。接下来,我当如何进军?”

郭嘉咳嗽了几声,脸色有些苍白,却依旧目光如炬:“主公,袁绍虽败,但袁谭、袁尚仍据守冀州、青州,根基未稳,当先一举平定河北,消除后顾之忧。刘表年老多疑,胸无大志,可暂不急于进攻。孙权继承父兄基业,江东人才济济,需徐徐图之。马腾、韩遂可加以安抚,封官许愿,使其暂时安定。待平定河北后,再挥师南下,先取荆州,再攻江东,天下可定。”

曹操闻言,深以为然:“奉孝所言,正合我意。明日起,便令夏侯惇、夏侯渊率军进攻冀州,张辽、徐晃进攻青州,务必在半年之内,平定河北四州。”

郭嘉点了点头,又道:“主公,平定河北后,需注意招揽人才,安抚百姓,稳固民心。袁绍统治河北多年,虽不得民心,但仍有不少旧部忠于袁家,需加以分化瓦解,方能长治久安。”

曹操笑道:“奉孝放心,我自有计较。你近日操劳过度,当好好休养,日后平定天下,还需仰仗你多谋善断。”

小主,

郭嘉拱手谢恩,转身离去。曹操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郭嘉的智谋,无人能及,若能长期辅佐自己,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然而,他并不知道,常年的操劳和奔波,早已掏空了郭嘉的身体。这位被誉为 “鬼才” 的谋士,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而河北的平定,也并非一帆风顺。袁谭、袁尚虽为兄弟,却因争夺继承权而互相倾轧,这给曹操的进攻带来了便利,却也埋下了新的隐患。

与此同时,江东的柴桑城内,孙权召集周瑜、鲁肃等谋士,商议对策。周瑜手持羽扇,面色凝重:“曹操击败袁绍后,势力大增,下一步必定会南下。刘表年老体弱,荆州迟早会落入曹操之手。我们当趁曹操平定河北之际,先取江夏,吞并黄祖的势力,再与刘表结盟,共同抵御曹操。”

鲁肃接口道:“公瑾所言极是。江东与荆州唇亡齿寒,若荆州被曹操攻破,江东危在旦夕。我们当派遣使者前往襄阳,说服刘表与我们结盟,共抗曹操。”

孙权点头道:“好!便依公瑾、子敬之计。派遣使者前往襄阳,面见刘表,商议结盟之事。同时,令甘宁率军进攻江夏,务必拿下黄祖,扩大我们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