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趁机削弱楚国,但是确是拿秦国做筹码,主公何必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穆公恍然大悟,于是派人告诉齐桓公,西戎最近侵袭秦国,自己实在抽不开身前去会盟,不过秦国是支持齐桓公的。
秦穆公派出的使者刚走,楚成王的特使也来了,果不其然,楚国请求和秦国结盟,不让秦穆公前去葵丘会盟,秦穆公于是两不得罪,一面和楚国结盟,一面支持齐桓公。
齐桓公见到晋献公派出的使者,说是让齐公等些许时日,晋献公亲自前来葵丘参加盟会,齐桓公大喜。
如果秦国和晋国来葵丘会盟,那么自己的霸业将会达到巅峰,于是齐桓公答应了晋国要求,七国诸侯军队继续驻扎在葵丘,等待晋国前来会盟。
陈国,蔡国等一些没来的国家也在关注着葵丘的事态发展,得到了晋献公也要去葵丘举行盟会,陈宣公和蔡穆侯看到局势已经很明朗了。
齐桓公已经完全压制楚成王,大势所趋,再不投靠齐桓公,只怕会盟结束,对于抵制齐桓公的诸侯,将会受到齐桓公的讨伐,最起码会被齐公孤立,不管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一旦得罪了齐桓公,肯定没啥好果子吃。
于是陈国,蔡国,黄国,江国,阳国,以及一些边远诸侯都赶紧启程,抢着要去葵丘和齐桓公会盟。
但是晋献公的车队刚来到郑国边境,晋献公突然病重,于是派人前去葵丘会盟,自己则返回晋国绛城。
齐桓公得知晋献公不来了,以为是他出尔反尔,最后才得知这次晋献公是真的病了。
于是齐桓公便不再计较晋献公没来,再次和前来的诸侯商议,准备正式会盟。
公元前651年秋,齐桓公再次在葵丘举行诸侯峰会,这次除了之前的七国之外,又来了陈国,陈国,江国,黄国,向国,曾国,应国,唐国等大小三十二个诸侯国,规模空前。
盟会当天,齐桓公与其他诸侯临时达成一项协议,该协议由管仲提出,那就是中原文明国家,大部分都是以农耕为主。
而耕牛,马匹两个牲畜担负着农业和战争的主要任务,诸侯国应该把耕牛,马匹列为国之大畜,从今以后不得随意宰杀,虐待耕牛和马匹,违反者按律定罪,轻则杖责,鞭笞,重则处死。
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东周一直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境内都是禁止随意宰杀耕牛和马匹。
齐桓公提议,今后会盟不再宰杀牛马歃血为盟,而是象征性牵一头牛来,由盟主执牛耳,然后喝酒盟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