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希望的农民,对发明压井取水的向阳炼钢厂更加感恩戴德,如不是时局不允许,就差立下生死牌位日夜上香供奉了。
压井抗旱的风波从豫州开始,逐渐的往其他省份扩散,鲁省,皖省,晋省,都是农业大省,同样都在干旱重灾区。
随着豫省抗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其他几省也开始有学有样,纷纷派遣自己省里工作人员来考察,引进名为向阳钢管铸造技术,开始疯狂的生产压井,一切非必要的物资生产,都要为抗旱神器压井让路。
上至高官,下至黎民百姓都明白一个道理,粮食才是稳定根基的重要基石。
凡是能抗旱的方法,都会被人以声波的速度快速传播,这让压井得以最快的速度在其他几个省份扩张,并且逐渐的蔓延至全国各个干旱之地。
同样的,小小的向阳公社炼钢厂,开始走进了更多人的视线。
最后,就连国家日报,都发声为向阳公社炼钢厂点赞,并且高度赞扬向阳公社这种面对天灾,不是消极对待,而是发扬主观能动性,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为国家粮食保障,做下了巨大贡献。
为此,省,市,县,三级联合单位,对向阳炼钢厂进行了联合表彰。
向阳炼钢厂因为压井一事,意外名声大噪,同时,也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注意。
但是,向阳炼钢厂地理位置处于偏远的乡下,距离县城都有二三十公里,距离最近的商市地区都有一百多公里,距离省会二百多公里,虽然感慨向阳炼钢厂这次得到了泼天富贵,那也只是让人感慨的同时又觉得遗憾,一些人甚至连羡慕都不羡慕。
地理位置决定了向阳炼钢厂的局限性,人人都往大城市里跑,谁还愿意往乡下去。
上山下乡,那是迫不得已,不到了在城市里实在生存不下去的地步,现在还真没有人愿意从大城市里走到农村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是现在国家对待城市待业青年下乡支援边疆建设,那也是有着各种优惠政策的,就算如此,响应的人也是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