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好吃的不得了

突然,刘通讯员眼睛一亮,连忙说到:“林科长,你能不能通过你那在农科院的朋友关系,明年给咱们向阳公社里搞来一批蜜薯做种子,要是咱们公社里多多种植这种蜜薯,就这味道,还怕红薯没有人抢着吃嘛?就算给个二合面馒头都不换。”

林瑞摆了摆手说到:“刘通讯员,这蜜薯种子咱们就别想了,首先,种子不好得,农科院也才开始繁育,还没有搞清楚情况呢。第二,这蜜薯的产量,并不是太高,不如现在咱们种植的红薯产量高,除了口感好,含淀粉量不如现在的红薯一大半多。”

“所以,对现在的农村来说,除了口感好之外,种植价值并不高,要是农科院经过研发,提高了产量,在后来大家不再为粮食发愁的那一天,倒是可以拿来当做经济作物来种植。”

刘通讯员满脸遗憾的说到:“原来是这样啊,林瑞同志想的是对的,现在多种植高产作物才是最适合的,这么好吃的品种不能推广种植,倒是可惜了。”

林瑞知道他说的可惜什么,当即笑着说到:“刘通讯员,你要是真想选良种,那就多到生产队走走,多多寻访一下,看看各个生产队里的粮食产量,比较一下亩产,精选一些良种,这种子啊,逐步就会提高了。”

刘通讯员叹了一口气,沉声说到:“其实,我们每年都会做这事,可惜,良种难选,需要经过每年迭代才能选择出来的。我听人说,国外有那什么科技育种技术,粮食产量都高的离谱,咱们国内要是有这种技术,咱们的广大人民就再也不用饿肚子了,到时候人人都能吃饱饭,早日实现社会共产主义。”

王云海也说到:“是的啊,我也听说了,我二姐曾经去过老毛子那里学习过,他们那边,早都实现机械化耕作了,还有阿美国,据说小麦亩产一千斤呢。”

林瑞则摇了摇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说到:“两位,良种只是一方面,并不是最关键的一环,其实,要想作物长的好,最关键的就是土和肥。”

“咱们的土地,经过几千年的耕作,土地里的肥力早就已经被榨干了。植物生长不但需要阳光,还需要氮磷钾等各种矿物质元素。”

“只靠咱们堆积发酵的农家肥,虽然能补充一些土地的肥力,其实根本不够的。想要靠着轮耕来恢复土地的肥力,成效太慢,就算老祖宗发现了套种可以互补滋生土地肥力,这种方式也不行,根本不足以满足植物对土地的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