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作停顿,端起茶杯轻抿一口,继续娓娓道来:“袁绍的高祖袁安,在汉章帝时任司空、司徒,当年他审理楚王谋反案,公正严明,不偏不倚,那可是闻名天下,也正是从那时起,奠定了袁氏家族的根基。”
“袁安之子袁敞,在汉和帝时虽短暂代理司空之职,任职时间不长,可在朝中众人心中,他也是被默认为三公之一的。”
王朗放下茶杯,比划着手势,讲得绘声绘色,“到了袁安之孙袁汤,那更是了不起,在汉桓帝时期,历任司空、司徒、太尉,是袁氏家族中唯一将三公职位都做了个遍的人物,还被封为安国亭侯。”
“至于袁汤的两个儿子袁逢和袁隗,袁逢担任司空,袁隗担任太尉,手握军权,位高权重。而且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早已形成了一个庞大无比的官僚网络。就连外戚和宦官集团,平日里见了袁氏家族的人,都得礼让三分。有如此庞大的实力做支撑,皇帝选择交给他,也算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吧?”
王栋满脸惊讶,忍不住出声:“着实没想到,这袁绍的家族背景竟如此深厚。”王栋出身壶关县小吏,一路摸爬滚打才升至如今的职位,平日里鲜少有机会接触到袁绍这般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对其所知极为有限,今日听闻袁绍家世,内心满是震撼。
与王栋截然不同,王朗身为汉末闻名遐迩的经学家,早年曾拜在太尉杨赐门下潜心求学。凭借对经籍的精通,他被朝廷授予郎中一职,长期游走于上层社会,对各路达官显贵的底细自然了如指掌。
这时,陈登神色忧虑,向前一步问道:“那我们该如何行事?还要出兵吗?需不需要主动联络其他势力呢?”
张铮略作思忖,沉稳开口:“出兵一事,势在必行。至于联络其他势力,既然袁绍有意牵头,那就让他去操办。如此一来,倒也省了我们不少心思。”
王朗接着发问:“那准备带哪支军队出征呢?”
张铮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子山的陷阵军此刻正在幽州与公孙瓒激烈交战,战线吃紧,难以抽身南下;云长的虎贲军在冀州与韩馥、袁绍等人形成对峙之势,同样无法轻易调离。眼下,唯有子龙的上党军暂无作战任务,传令下去,调他们与我一同出征。”
……
几乎与此同时,其他各方势力也如同收到命运的召唤一般,陆陆续续先后接到了同样的传信。
这其中,有身处南阳、兵多粮足且野心勃勃的后将军袁术;有暂居徐州、以仁德之名广布四方,正努力积攒实力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