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0章 其惟春秋

风流俏佳人 着花迟 2305 字 4天前

话说邹鲁自别了莎车城,率领八千亲兵,轻装简从,一路向西疾驰。

这八千人马皆是能征惯战之辈,胯下战马亦是大宛良驹,虽高原风烈,道险且长,但行军速度丝毫不减。

连日奔驰,但见周遭景致渐变,黄沙渐多,绿意渐稀,已是深入西域腹地。

及至五月末,大军早已穿过茫茫戈壁,行至昆仑山北麓一带。

但见这昆仑北麓,山势虽不及中原名山险峻奇崛,却也自有一般雄浑气度。峡谷深切,两岸危崖壁立,如斧劈刀削。谷底蜿蜒处,一条古道依着山势盘旋,不知是何年何月所开,承载了无数商旅与征夫的足迹。

此时虽已入夏,烈日当空,热浪炙烤得戈壁滩上烟气袅袅,然这峡谷之中,因有山岩巨木遮蔽,倒也并非全无凉意。

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在布满碎石的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偶有山风穿谷而过,带起阵阵呜咽之声,卷起些许尘土,更添几分苍凉。

就在这古道之上,一支人马正悄无声息地前行。

细看之下,竟有数千之众,错落于林木山道之间,蜿蜒如龙,行动如蚁。

前军六千,甲胄鲜明,刀枪耀目,虽经长途跋涉,行列依旧齐整,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开来,惊得峡谷两侧的飞鸟走兽不敢近前。

这六千将士,生性剽悍,久经操练,军纪森严。他们身披大华制式的玄色札甲,头顶范阳毡帽,外罩征袍,腰间挎着制式腰刀,背负强弓劲弩,眼神锐利如鹰隼,只顾埋头赶路,并无半点喧哗。

然而,更引人注目的却是后军那两千兵卒。他们与前军相隔一里有余,装束打扮与前军迥异。

其人人皆着轻便的西域样式皮甲,模样多是深目高鼻,显是西域本地人面孔。只是此刻,他们个个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手上戴着厚厚的牛皮手套,口鼻更是用三层浸过药水的粗布紧紧捂住,只露出一双双或是惶恐、或是麻木的眼睛。

两人分作十人一组,正费力地扛抬着数百口厚木棺材,缓缓前行。

那些棺材皆是用数寸厚的松木打造,板材粗糙,显是仓促制成。棺盖与棺身接缝处,用桐油混合石灰调成的厚漆反复涂抹封死。棺木之外,更笼罩着三层厚实的粗麻布,同样以漆料将缝隙粘合,密不透风。

饶是如此封得严密,一股若有若无、令人闻之作呕的腐败气息,仍旧丝丝缕缕地逸散出来,混合在燥热的空气中,使得扛棺的士兵们无不面色发白,眼神躲闪,步履间带着难以掩饰的惊惧,仿佛肩上所负并非棺木,而是随时会择人而噬的妖魔。

大军最前,一匹通体乌黑的神骏战马上,端坐一人。

此人未着甲胄,只一身半旧的青布长衫,身形略显清瘦,面容看似儒雅,若非身处这万千军马之中,倒更像是个游学的书生一般。

然而,若有人敢与之对视,便会发现那看似平静的眼眸深处,蕴藏着一股子挥之不去的阴鸷与冰寒,直叫人望之心底生凉。

他,正是青塘府大都督,邹鲁。

此刻,邹鲁面沉如水,目光似是不经意地扫过两侧山崖,催马缓行,仿佛这峡谷中的肃杀与后军那诡异可怖的景象,皆与他无关。

正行间,前方山道拐角处,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但见一骑斥候如飞而至,奔至邹鲁马前十余步,猛地勒住缰绳。

那战马人立而起,长嘶一声,前蹄尚未落地,斥候已滚鞍下马,单膝跪地,抱拳高声禀道:“报——!大都督!最新军情!”

邹鲁轻轻一勒马缰,那马顿时纹丝不动,目光落在斥侯身上,沉声道:“讲!”

那亲兵喘匀了气息,站直身体,声音清晰洪亮:“禀大都督!阿尔斯兰退守疏勒后,已纠集康居、大宛、休循、蔚头、姑墨及疏勒本国,总计七万大军,驻防疏勒城及其周边险要!

另,同安郡王于安西城汇聚党项、契丹、大华、塔塔尔各族,亦组六万大军,日前已出兵,半日之内攻破姑墨国都,姑墨国王仓皇出逃疏勒!同安郡王所部,不日便将兵临蔚头城下!”

此言一出,邹鲁身旁的副将曹翰等人皆是神色一凛,心下暗惊:七万联军,绝非此前子合、西夜、莎车等小国可比。

邹鲁听罢,脸上却无丝毫波澜,只微微颔首,随即自怀中取出一卷磨损颇旧的《西域舆图》,就于马背上展开,手指沿着图上山川城池缓缓移动,口中低声自语:“西域诸国,民寡兵稀,倾全国之力,能凑出万人士卒已是极限。

阿尔斯兰能聚七万之众,想必是将疏勒周边诸国的家底都掏空了。蔚头国小,兵力尚不及姑墨,杨炯麾下麟嘉卫火器犀利,破城当在旦夕之间。看来,这最后的决战之地,必是那疏勒城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