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远在欧亚大陆另一头的瓷国普通民众而言,IS的跨年音乐会离他们太过遥远,压根比不上地方台的跨年晚会,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金色大厅什么时候会举行音乐会,毕竟交响乐并不属于大众范畴,它的受众只在一小部人群当中。

自然,除了王峥亮的唯粉亮点和再就业团粉酒菜们之外,很少有人知道那场音乐会中还加入了两位瓷国音乐家。

现阶段亮点们的战斗力并不强,酒菜们的影响力也不够,再加上在音乐会专辑上架之前,瓷国内粉丝们几乎没有任何获知音乐会内幕消息的渠道,所以王峥亮参加国际跨年音乐会这事在内娱里,只在热搜末尾晃了一圈就走了。

之前热度最高的时候还是IS宣布名单的时候,之后随着国内媒体无人关注导致消息闭塞,热度很快消散。月底那几天偶尔有坐标在音乐之国的路人拍到了王峥亮和余玉在国外的路透,其他的情况他们也一无所知。

哪怕余玉跑去阿尔卑斯山脉滑雪的热度,都要比跨年音乐会在瓷国的热度高,古典交响乐在瓷国的现状便是如此。

直到瓷国内时间30号中午的时候,一位会翻墙坐拥数千粉丝的亮点,中午吃饭闲来无事想到了这个时间点在音乐之国已经是音乐会结束的第二天清晨,于是她挂着梯子爬到了外网,准备看看音乐会的具体情况。

可能是她相关信息搜索得比较多,她的首页一刷新,就出现了一条关于音乐会的长评,出自大不列颠的乐评人维克托·韦德之手。

粗略看下去,她不可置信地发现这个人几乎在全篇彩虹屁,她生怕是自己外文没学好看晃了眼没读懂人家的具体意思,又仔细看了两遍,最终才确定,这位媒体人确实是在换着花样夸夸,夸IS,夸这次的交响乐,夸制作,夸乐手,夸……

哇他夸了她家的小能!

面前的煲仔饭瞬间不香了,她饭都不想吃,立刻将评论截出来,啪啪啪对照着截图翻译,然后放到了自己的大眼上,艾特了后援会和几个大粉站姐,又艾特了王峥亮本人及小号以及工作室,还带上了tag:#被王峥亮带飞啦##IS跨年音乐会开场钢琴家王峥亮##薇姐首席#。

这篇来自国外乐评人的点评刚发表就被她的粉丝们看到,看完了充斥着赞美之词的全文之后,他们又纷纷激动地转发艾特其他亲友来看,渐渐的,规模越来越多,浏览量几乎每秒都在变化。

【我时常会担心IS在某一天会江郎才尽,也担心着万事总有终点,但又会忍不住期盼着,期盼年年都会在交响乐上做出革新壮举的IS,今年也将给业内带来不一样的震撼。】

【近三个小时后,尘埃落定。我的担心是杞人忧天,而我的期待也终将有了回应。如果说去年的跨年交响乐编曲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充斥着冰冷与钢铁的硬科幻世界,那么今年的交响乐,是一个更注重社会和人文的世外桃源。】

【没错,我将IS的交响乐比作一个又一个神奇的世界,这并非是我的夸张,如果你有幸能拥有一张IS跨年音乐会的专辑,在听完之后你将会和我拥有同样的感觉,这也是IS不同于其他音乐工作室的伟大之处,他们创造的,不仅仅是一段段优美的旋律,更是一个个用音符组成的世界。】

写到这里,维克托稍微科普了一下交响乐创作的繁琐,以及现代音乐与古典乐的区别,而后引出了后面一段话——

【……在成员名单公布之时,我还无法理解IS为什么会选择Reno Wang作为开场曲的演奏者,直到那一声几乎可以称作为恢宏的钢琴声响起时,我才渐渐有了答案。】

【我得为原来的自己向王先生道歉,也感谢IS从来不拘一格的用人方式让音乐界看到了一颗又一颗沧海遗珠。我想今夜之后,就算在文字上一笔带过,不少评论人心里也会和我一样为之前的偏见而羞愧。】

【古典乐的华丽音符在他的手里只是一个润滑剂,我从没有想过有一天饱含着东方韵律美学的音乐,会以这种毫不说教的方式,闯入我的脑海之中,也从未想过去掉Fa的五声音阶,居然还能有这般变化无穷的组合方式。】

【在一般人眼中,古典乐对结构、旋律、音乐形式、演奏技巧、对位法、和声、转调、和弦等等一切细节的极高要求,使得充斥着复杂音乐元素和众多音符的古典乐只能作为主角存在于音乐会的表演之中,它们是音乐史上繁荣绚烂的篇章,几乎不可能和其他流派的音乐融为一体……】

维克托又特地解释了一下古典乐中的对位法,简单来说,对位法是古典乐创作中最典型和重要的作曲技巧。

在同一时间轴上创作出两条旋律线,与多人合唱时的和声类似,但比和声更加复杂。因为这两条旋律线的旋律可能不同,也可能旋律相同声部不同,甚至会有多个声部共同演奏同一个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