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衍从明水县离开,一直赶到京城之后,才有了充足的安全感。
秦刚与赵茂还活着的事实,虽然在此之前已经被他大致猜到,但是这次在明水的彻底证实之后,却让他与昔日的大哥一经交手就败得一塌糊涂,实在是心有不甘。而他在离开之前,留下后手安排了王骞的行动,虽然对此有着一定的期盼,但实际上还是隐隐的有着不太理想的预感。
果然,京东东路那边的具体情况还未正式传回京城,日夜兼程赶回的王骞带给了他一坏一好两个消息:
坏消息是,一千官兵围攻李家庄园,结局却是死伤一半、投降一半,彻底没有了指望;好消息也有,王骞总算不辱使命,在最后的时候,把唯一知道是胡衍怂恿了这次行动的副都指挥使金文直接灭了口。
明水的事情虽然如此不好不坏的解决了,可接下来的路如何走?
胡衍只能召集自己最信任的党羽一起来密商,除了钱贵与蔡小七之外,还有宦官李彦。
李彦是杨戬的徒弟,杨戬又是童贯的徒弟。
按理说,胡衍与高俅、童贯两人结成了政治盟友,是不太可能看得上像李彦这样的小角色。但胡衍却深知,他能走到今天,无非就是自己比别人能够在不注意的时候,提前多做些准备而已。要说今天的李彦是小角色,那若干年前的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小角色呢?
李彦在那次皇宫夜变中的实际有过很大的功劳,但都被杨戬拿去了。只有直接深入此事的胡衍清楚他的重要作用。事后,他单独安慰并自掏腰包嘉奖了李彦,感动得对方无以复加。
此时,童贯正在西北揪住青唐的残余势力狂刷军功,后宫大权便基本便被杨戬大包大揽。李彦一面在杨戬面前刻意地听话伏小,一面也得到了胡衍的暗中助力。于是,就在杨戬不断高升官职的同时,他也紧随其后,连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宫中职位,眼下便就正式掌管了后苑。
后苑原本就是最容易接近皇帝的地方,更不要说尤其喜爱游园玩乐的赵佶。去年就开始扩建延福宫,李彦在这过程中尽心操持各项事务,既让主持的杨戬省心,又得到了赵佶的信任。
宦官身处宫中,必然需要在宫外有可靠的助力之人;而权臣争宠于上,也希望能在宫中有一可搭手之人。李彦与胡衍在共同合作发迹,又都知根知底,终于越走越近。
胡衍与秦刚的恩仇关系,在他们的小圈子里并不是秘密,而秦刚这次起死回生,同时也带着拥有大宋正统继位权的越王赵茂。那么,就这次被迫签下的城下之盟,回到京城后的胡衍,到底要不要遵守?是不是真心遵守?遵守后的风险如何应对?
胡衍也向三人提出了这三个问题!
“直阁须得谨慎行事!”一向内敛的蔡小七这次却率先开口,“以小人之见,秦刚对我等一定恨之入骨,不会有什么合作的好心!如今官家大位已稳,朝中众臣也都各居其位。他在这时推出元符太子、先帝嫡子,未必就会有多少人出来支持,可能更多的人会质疑这个太子是否是有人冒充?所以,表面上是看他假装不去计较往事,实际是他根本对自己就没多少信心,而是骗取直阁的合作,把您推在前面试探风声!然后他可躲在后面择机而动!这便就是用软刀子杀人!”
“那么,他要是拿出我签署的投名状该如何?”
“直阁直阁不认便罢!就说是他找人模仿笔迹陷害就行。您是当朝大员,他是谋逆余孽!一并拿在台前说事,又能有多少人会相信他呢?”
蔡小七的这番分析,虽然听起来非常合理,但是显然忽视了胡衍向来专好投机、喜欢一步登顶的行事风格。
所以在看到胡衍仍是犹豫不决的模样之后,钱贵眼珠一转,开始自己的分析:“正因为官家与朝臣不会相信:直阁会选择与那秦刚合作,属下却以为,这反倒会是个难得的联手机会。”
“本官现在甚得官家器重,眼前仕途一片坦荡,为何要冒险和他联手?”胡衍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