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宁阳县的时间越久,徐达就越感觉迷茫。
倒不是因为这几天看过的火枪、火炮。
因为这些东西以前就雏形。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火枪、火炮这些东西再怎么厉害,用在战场上的原理总是一样的。
真正让徐达看不明白的是宁阳县的整体结构。
站在中书省右丞相的位置上看,朱皇帝制定推行的“轻徭薄赋、大力开荒”的政策是没错的。
毕竟中原堂口被祸祸了这么多年,许多良田要么被圈成马场,要么直接荒废,偏偏还有胡元在漠北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南下。
除了备边,做好随时跟胡元开片的准备之外,“与民生息”这四个字就成了大明最重要的事情。
怎么与民生息?
给老百姓分好田地,让老百姓垦荒耕种,配合轻徭薄赋的政策,让老百姓能吃饱饭,存下粮食,官府少折腾,这就是最好的与民生息。
而宁阳县呢?
给老百姓分田地是分了,劝课农桑也做的没问题,甚至轻徭薄赋这四个字更是被搞到免赋免役的程度。
据他杨癫疯所说,老百姓因为家里存下的高粱太多,干脆偷偷摸摸的拿来酿酒。
问题是他杨癫疯也太能折腾了。
你说你修路就修路,结果路只修一丈宽,却非得提前占下十丈宽的土地。
还有宁阳县的各种工坊,不能说是日夜不停,起码也是从早到晚的忙碌。
搞得现在宁阳县已经有许多百姓开始嫌弃种地不挣钱。
我滴个老天爷啊。
从盘古开天再到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从秦皇汉武再到唐宗宋祖,谁家老百姓嫌种地不挣钱,反而心心念念的想要去工坊里做工的?
偏偏宁阳县就出了这种奇景!
徐达越想就越是头疼,而朱皇帝却咧着一张大嘴笑了起来。
想不明白的地方越来越多?
不明白就对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