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一旦爆发,对于参战的双方而言,承受压力的不止活跃在前线战场的文武,对留守后方的文武,那同样承受巨大压力。
供应前线各项所需。
解决后方各项问题。
安稳后方核心秩序。
提防敌方暗中试探。
警惕相邻势力动向。
预防……
总而言之所部势力处于战争下,如果后方敢出现任何问题或状况的话,那将直接威胁到前线战况,所以留守文武,特别是在核心所在的文武,是否具备能应对一切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战局整体走向。
曹操这边还好,自兖州之变爆发后,荀彧凭借此变跻身核心所在,得到曹操绝对信任,这使得后续展开的征伐,很多时候都是曹操领兵在外,荀彧坐镇后方,他们之间的默契早已形成。
除非是到万不得已下,荀彧会统筹协调好一切,以此满足曹操在前线的各项所需,同样的道理,当荀彧的密信传至前线,向曹操如实讲明一应状况,后方已无力支撑前线作战,哪怕是此前取得的战果不小,曹操也会考虑怎样结束战争。
这就是彼此间的信任。
不过对曹昂麾下而言,现阶段留守襄阳的文武,所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们直面的是三线供应的态势。
是。
论及规模,不管是荆南那边,亦或是江淮那边,都赶不上在北的战争规模,但如何将三线斡旋好,这压力可想而知了。
咔嚓~
荆州,襄阳。
征东将军府。
堂外的大雨倾盆而下,一股压抑的氛围笼罩此间。
“自豫州刺史部传回的消息,接下来数月的粮草供应,由所部与许都方面对接。”阎象撩撩袍袖,扫视堂内众文武,神情正色道。
“具体时限多久,满使君这边会与荀令君商榷,如果豫州方面无力供应的话,满使君会提前派人,八百里加急送抵征东将军府,以叫我等有所应对。”
此言一出,叫堂内众人,不少露出惊喜之色。
“若真是这样的话,征东将军府的压力减轻不少啊。”
“是啊,这既要确保前线粮草,又要确保兴工各处,还要确保各地驻军,征东将军府的压力太大了。”
“满使君能做此承诺,看来在豫州所推诸策,都取得了不小进展啊!!”
“必然是这样的,暂停向北供应粮草,这沿途的损耗也没了,这部分用粮需求,征东将军府可用于别处啊。”
“那除了粮草以外,战场所需各式军械呢?特别是箭矢这一块儿,还需征东将军府特别供应吗?”
“是啊阎君,当初公子在襄阳时,就从军备局抽调不少工匠及学徒,可随着在北之战铺开,许都方面……”
原本还激动的众文武,随着话题的深入,一道道目光再度聚焦到阎象身上,这让阎象伸伸手示意。
堂内安静下来。
列席参加的乐进等将,一个个表情严肃的看向阎象,说实话,对阎象,乐进他们是颇为敬佩的。
自曹昂统兵赶赴江淮,这很多担子就压在阎象、娄圭、刘晔他们身上,而由于娄圭、刘晔有很重要的事需解决,需促成,也就是阎象负责全面统筹协调,这一角色与在许都的荀彧很像。
唯一有区别的,荀彧是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阎象则是站在区域的角度考虑,但即便是这样,阎象的压力一点不比荀彧要轻。
曹氏三线作战的大背景下,荀彧是从战略层面进行考虑,而阎象则是实打实的直面,来自许都的一应需求,他必须要尽全力去满足,不然真因为征东将军府这边,而出现了不利于前线的态势,那江淮那边的战事,还有荆南那边的平蛮,就失去了最初的战略支撑。
同样的道理,满足许都所提各项所需下,阎象还要进行均衡考虑,不能厚此薄彼,不然江淮那边,荆南那边出现状况,这同样对征东将军府的影响不小。
最初赶回襄阳时,乐进对阎象是有不放心的,毕竟不管怎样说,其先前是投效到袁术麾下的,在没有危急境遇下,一切都看不出来,可处在危急境遇下,一切就都说不准了,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似这种想法的,可不止乐进一人。
在江陵城坐镇的史涣,在南阳坐镇的李典,在汝南坐镇的李通……这些将校或多或少都有此想法。
特别是乐进,他是追随曹操时间最长的,也是经历过一些事的,兖州之变,是他必然会想到的。
也恰是这样,使得乐进坐镇襄阳后,就派人私下监视着陈宫,而除了陈宫,还有一些人被他监视着,为的就是确保不会发生突发状况。
襄阳敢乱,荆北必乱!
荆北一乱,四方皆乱!!
乐进不敢去想,这事儿要发生的话,那曹氏将会怎样……
“对前线的军械供应,征东将军府还需供应下去。”
在此等态势下,阎象表情严肃道,讲这句话时,他明显能看出一些人的变化,但阎象却不为所动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过许都方面,荀令君派人来明确了,军备局这边所需各类原料,荀令君会设法筹备一部分,以减轻征东将军府这边的压力。”
“此外荀令君还为征东将军府准备了一批钱财,以此解决襄阳这边的压力,这些事宜正在推动。”
堂内不少人的表情变了。
而变化最大的,当属乐进。
许都是出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