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当爹当惯了,突然要当儿子,不习惯?

张浩有心给毛子上上强度。

不过他还没有行动,毛子内部便先乱起来了。

起因是在北美的朱可夫拒绝执行罗科索夫的命令。

同盟军在积极争取谈判筹码的过程中,除了在欧陆猛打猛冲,还派出了海军,将毛子的北美舰队送进了海底。

同时,邓尼茨命令潜艇部队秘密潜入了太平洋北方航线,击沉了大批的毛子货船。

东线毛子的外援几乎被截断,朱可夫认为,北美的战备情况无法开展大规模的反攻作战。

朱可夫深知,在北美地区,他们的工业能力本就处于劣势,换句话说,他们在北美的持续作战能力不如同盟军。

开战以来,双方在五大湖地区的军工产能基本上都被毁坏的差不多了。

毛子可以依靠的生产中心只剩下了蒙特利尔、维多利亚、波特兰等分散的工业区。

以他们的基建情况,以及同盟军空军的优势,即便是这些地区有足够的产能,如何快速把足够多的武器装备送到前线部队手里也是个问题。

同盟军则不同,尽管汉斯控制的五大湖为中心的工业区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们依旧可以从中南部的各国殖民地及时获得大批的补给,何况他们可以通过海路直接从东海岸快速获得大量的支援。

相较之下,同盟军可以在东线跟毛子耗到天荒地老。

朱可夫认为,他们在东线最重要的目的是牵制住同盟军百万级别的大军,减轻欧陆战场的压力,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同盟军在东线一较长短。

什么主动出击,要是把东线的家底拼光了,他们不仅会被踢出北美,还可能面临东西两面的陆上进攻。

罗科索夫想争取更多的谈判筹码,朱可夫想要守住东线的基本盘,两者之间的分歧原本是正常的。

坏就坏在罗科索夫被联盟内部的乱局搞成了惊弓之鸟,以为朱可夫要跳反。

他在未经沟通的情况下,直接越过朱可夫向东线部队下达作战指令。

同时,他还越过贝利亚,直接派了内务委员会的人去找朱可夫谈话。

这件事不仅引起了朱可夫的强烈不满,还让贝利亚十分的不爽。

内务委员会是钢铁留给罗科索夫最后的制衡联盟内部势力的手段,用来维稳、抓间谍、搞情报,甚至是接管一些政府部门都没问题,但是用来在战时打压军方高级将领绝对不行!

钢铁当年都没有这么干过。

何况罗科索夫的指令是直接越过贝利亚下达的。

内务委员会本来就名声不好,人人避之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