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长孙无忌:凌烟阁臣,二十四首

(一)遭人诬陷

显庆四年,武则天的亲信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图谋造反,这一诬陷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唐高宗李治在未亲自查问的情况下,便轻信了许敬宗的谗言,下令撤去长孙无忌的官职爵位,将他流放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长孙冲等人也被取消原有身份,流放到岭南。曾经位极人臣的长孙无忌,一夜之间沦为阶下囚,命运的巨大落差令人唏嘘不已。

(二)自缢而亡

同年七月,唐高宗令李积、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为了彻底置长孙无忌于死地,指使部下袁公瑜前往黔州,逼其自缢。在绝望与无奈之下,长孙无忌含冤而死,结束了他波澜壮阔却又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他的家产被抄没,近亲属被流放岭南为奴婢,曾经显赫一时的长孙家族瞬间分崩离析,令人痛心疾首。

(三)平反昭雪

上元元年,唐高宗终于意识到长孙无忌的冤屈,追复了他的官爵,为他平反昭雪,并将他的墓迁至昭陵,恢复了他的名誉与地位。然而,这一切都来得太晚了,长孙无忌已经无法再感受到这份迟来的公正,他的悲惨结局成为了唐朝历史上的一大遗憾。

六、历史评价与影响

(一)时人评价

在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称赞他忠心耿耿,是自己最为得力的助手和心腹。在唐太宗眼中,长孙无忌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对自己和唐朝的事业始终保持着坚定的忠诚,他的辅佐之功不可磨灭。然而,许敬宗出于政治目的,对长孙无忌进行了恶意贬低,在他的诬陷下,长孙无忌蒙冤受屈。此外,《新唐书》对长孙无忌的评价较为客观,认为他秉性豁达机敏,博览文史典籍,在唐朝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他在处理房遗爱谋反案时陷害吴王李恪的行为,有损他的德行。

小主,

(二)后世评价

后世对长孙无忌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长孙无忌在唐朝初期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政治才能和谋略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他在权力斗争中的一些行为,如诛杀异己等,也反映出他的权力欲望和政治野心。近代历史作家蔡东潘则在其着作中对长孙无忌的一生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评价,他认为长孙无忌的命运与唐朝的政治局势息息相关,他的兴衰荣辱是唐朝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后世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长孙无忌的行为和命运进行了分析,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他在唐朝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三)历史影响

长孙无忌的一生对唐朝的政治、军事、法制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政治上,他是唐朝初期政治格局的重要塑造者,从李世民登基到贞观之治,再到唐高宗初期,他始终处于权力的核心,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军事上,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为唐朝的疆域拓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法制上,他主持修定的《唐律疏议》成为我国古代法律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法律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他在权力斗争中的一些行为,也给唐朝的政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房遗爱谋反案中的权力滥用和冤假错案,以及与武则天的权力斗争导致的朝廷内部动荡。总体而言,长孙无忌是唐朝历史上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功过是非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唐朝历史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