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只要坚守初心,携手同行,只要有家人的支持,有年轻人的传承,他们的“苏州记忆”一定会越来越好。
传统工艺的传承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江南的文化记忆一定会永远流传下去,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绽放出更加动人的光彩。
……
翌日。
阳光透过“苏州记忆”工作室庭院里的玉兰树叶,在青石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展厅内,游客们低声交谈着,指尖轻轻拂过展架上的文创产品,缂丝的细腻、竹编的温润、苏绣的灵动,在暖黄的灯光下愈发动人。
徐佳莹正站在“古艺新生”系列展区,向几位来自上海的建筑师介绍晕色绣围巾的工艺细节,语气轻柔却条理清晰。
“这条围巾采用的是失传的‘晕色绣’针法,色彩从浅蓝过渡到浅紫,没有借助任何染料混合,全靠绣娘对丝线色彩的精准把控和针法的巧妙运用,每一条都需要三位熟练绣娘花费三天时间才能完成。”
她抬手轻轻抚过围巾的边缘,指尖划过细腻的丝线,“纹样灵感源自苏州园林的窗格,简化后更贴合现代审美,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适合日常佩戴。”
几位建筑师听得认真,不时点头称赞。
其中一位中年男士尤为专注,他身着剪裁合体的深灰色西装,气质温文尔雅,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深邃而温和,正仔细观察着围巾上的纹样,手指无意识地在掌心轻轻摩挲,像是在感受纹样的韵律。
“徐小姐对传统工艺的理解非常深刻,将园林元素与刺绣工艺结合,既巧妙又富有美感。”中年男士开口说道,声音低沉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