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假义兵达,易后废储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628 字 12天前

魏主拓跋宏不禁点首,便赏崔庆远宴饮,并赏给衣服,遣令还城。自移军转趋钟离城。齐朝廷复而派遣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至钟离城援助萧惠休。平北将军王广之与黄门侍郎萧衍,太子右卫率萧诔等,来到义阳城援助萧诞。

萧诞为萧谋之兄长,萧诔为萧诞之弟,此次救兄情急,跟从王广之前往救援义阳,恨不得即日驰到。

偏王广之出行至中途,距离义阳城百余里,探得魏兵甚盛,未敢冒然前进。萧诔急忙对萧衍说,请催王广之进兵,萧衍乃转告王广之。王广之尚在迟疑,经萧衍自请先驱,愿与萧诔间道赴援。王广之乃分兵拨给,令他二人前去。

二人领兵夜发,衔枚疾走,直接抵达贤首山,去魏军仅隔数里,满山上插起旗帜,鼓角齐鸣。魏刘昶、王肃等,正堑栅三重,并力攻打义阳城,蓦然听闻鼓角声从后方传来,不禁感到惊异,回首探望,隐约看见有无数旌旗,飘扬山上,几乎不辨齐军多少人马,未敢派兵前往攻打。

转眼天明,城中亦望见援军,由长史王伯瑜带领守兵,出发攻打魏栅,因风纵火,烟焰薰天。

萧衍等从高处瞧着,急忙驱军下山,从外夹击,一番混战,魏军支持不住,解围遁去。萧诞复会师追击,俘获至数千人。

魏主拓跋宏当时在钟离城下,尚未接到义阳城的败耗,拟乘锐渡江,掩齐不备,于是自督轻骑南行。

司徒冯诞因为生病而不能跟从,魏主拓跋宏只好与他诀别,忍泪出发。约行五十里,即接得钟离急报,报称冯诞已经逝世,拓跋宏听了,不由的涕泪俱下。又听闻齐将崔慧景等来援钟离,相去不远,乃只好夤夜趋还。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来到了钟离城下,抚着冯诞的尸体,哭泣不休,达旦犹闻哭声。冯诞与魏主拓跋宏乃是同年生人,幼时同坐砚席,并娶魏主之妹乐安公主为妻,平素虽然无甚才名,但是资性却是淳厚,所以魏主拓跋宏对冯诞格外含哀,赙殓仪制,特别加厚。待冯诞榇棺发回安葬,魏主拓跋宏尚无归志,又遣派使者临江,传达檄文,历数齐主萧鸾罪状,应该有此。自督兵围攻钟离。

钟离城守萧惠休,本来有些智勇,那崔慧景、裴叔业等,又复驰至,扎营城外,与城中相应。内守外攻,与魏兵相持旬日,魏兵不得便宜,反而战死了许多士卒。

魏主拓跋宏于是来至邵阳,就在洲上筑起了三城,栅断水路,为久驻之计,被裴叔业率兵攻破,计不得逞。更欲置戍淮南,招抚新附,会魏相州刺史高闾,及尚书令陆叡,先后上书,劝魏主拓跋宏退归洛阳,魏主拓跋宏乃渡淮北去。兵未渡完,忽然有齐兵飞舰前来,据住中渚,截堵攻击魏人。

魏主拓跋宏亟令悬赏购募,谓能击破中渚兵,当立擢升为直合将军。军弁奚康生应募奋出,缚筏积薪,引着壮士数百名,驶至中渚,因风纵火,毁了齐战舰,趁着烟雾迷蒙的时候,持刀直进,乱斫乱砍,逼得齐兵仓皇失措,四散逃去。魏主拓跋宏见之大喜,即命令康生为直合将军,各军依次毕济。

惟将军杨播,领着步卒三千人,骑兵五百,作为殿军,尚未涉淮。偏齐兵又复大至,战舰塞川,截住了杨播归路。杨播结阵自固,齐兵上岸围攻,由杨播猛力搏战,相拒至两昼夜,兀自守住。只苦军中食尽,不能枵腹从戎。魏主拓跋宏在北岸遥望,屡思越淮救杨播,可奈春水方涨,船只未备,急切不便徒涉,无从施救。惟有相对欹望印P叶淮水渐退,杨播自乱军阵中杀出,引得精骑三百名,至齐舰旁大呼道:“我等便要渡江,有人能战,快来接仗,休得误过!”一面说,一面跃马入水,向北径渡。齐兵见他勇悍,也不敢追逼,由他游泳自去。越不怕死,越不会死。

魏主拓跋宏看见杨播到来,很是喜慰,便引兵回洛去了。惟邵阳洲上,尚留魏兵万人,也欲北归,因被崔慧景等阻住,无法退还,不得已遣使求和,愿输良马五百匹,借一归路。慧景未许,副将张欣泰道:“归寇勿遏,不如纵使北去。否则困兽犹斗,彼若拚死来争,就使我得幸胜,亦不为武,不胜反隳弃前功,岂不可惜!”

崔慧景乃纵令北还。嗣被萧坦之劾奏,二人皆不得赏,未免怏怏,后文另有交代。

惟魏兵出发,本由四路进兵。钟离、义阳两路,已经退归。还有襄阳一路,是魏将薛真度为帅,到了南阳为齐太守房伯玉杀败,无功而还。南郑一路,军帅乃是刘藻,行至中途,适梁州刺史拓跋英,也引兵来会,便合军进击汉中。齐朝廷的梁州刺史萧懿,遣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率兵二万,据险扼守,设立五栅,防御敌兵。

小主,

北魏的拓跋英侦查得到消息,便嚣然道:“齐帅皆贱,不能统一,我但挑选精卒,攻他一营,彼必不肯相救;一营得破,四营不战自溃了。”说着,便自统精骑数千人,急攻一营。

营中守将正是梁季群,蓦然听闻魏兵到来,便开栅逆战。拓跋英持槊当先,与季群大战数合。季群力怯,战不过拓跋英,正思勒马退走,不防拓跋英乘隙刺来,慌忙闪避,被拓跋英横槊一掠,跌了一个倒栽葱,即由魏兵擒拿了去。齐兵失了主将,当然弃栅逃散。尹绍祖听闻季群遭擒,吓得魂胆飞扬,把四栅一并弃去,狼狈奔回。

北魏的拓跋英乘胜长驱,进逼南郑。萧懿又遣他将姜修攻击拓跋英,途次遇着埋伏的士兵,俱为所俘,竟至片甲不回,遂直达南郑城下,四面围住。萧懿登陴固守,约历数十日,城中粮食将尽,兵中恟惧异常。参军庾域,却想了一计,封题空仓数十,指示将士道:“仓中粟米皆满,足支二年,但能努力坚守,怕甚么强虏呢!”

大众听了此语,方得少安。萧懿复派遣人煽诱仇池诸氏,使起兵断拓跋英的运道,拓跋英乃不能久持。适魏主拓跋宏有敕颁到,召还刘藻,并令拓跋英还镇,拓跋英乃撤围西返,使老弱先行,自率精兵断后,且仰呼城中,与萧懿告别。萧懿恐有诈谋,不敢冒然去追,过了两日,方才遣将倍道追去。

拓跋英见有追兵,下马待战,故示从容,萧懿士兵又不敢进逼,重复折回。拓跋英始取道斜谷,返入仇池,沿途遇着叛氏,且战且前,流矢射中拓跋英脸颊,拓跋英督战如故,终得将叛氏杀平,安全抵达仇池。叙清两路,缴足上文。

又有魏城阳王拓跋鸾,攻打齐国的赭阳,也不能拔,齐朝廷派遣右卫率垣历生赴援,拓跋鸾恐众寡不敌,于是下令退兵,偏部将李佐,留兵逆战,吃了一个大败仗,方匆匆走还。督军卢渊,本是勉强受命,至此归心愈急,早已弃师还洛。

魏主拓跋转趋鲁城,亲自祭祀孔子,拜孔氏二人,颜氏二人为官,且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孔子祀,重修园墓,更建碑铭,饶有尊圣明经的意思。既而还都,特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选了几个耆年硕彦,充做国老庶老,赐宴华林园,各给鸠杖衣裳,求遗书,正度量,制礼作乐,黼黻太平。

越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又下诏易姓,称为元氏。魏人曾自称为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昌意少子,受封北国,有大鲜卑山,遂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拓,后为跋,所以叫作拓跋氏,魏主拓跋宏谓土属黄色,是万物原始,此次变礼从华,不宜仍袭北语,因特改姓为元,凡诸功臣旧族,姓或重复,悉令改更,就是内外文牍,及普通语言,均不得再仍旧俗。又仿南朝制度,一切选调,推重门族。

尚书仆射李冲进言道:“陛下选用官吏,如何专取门品,不拔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