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请辞
除了以上两个军事大略,还有一件内政大事,那便是延修运河。
大燕现在的运河还是武狩年间高毅下旨修建的,运河以东京为纽带,纵穿整个中原地区,并且联通几大水域,极大程度上便利了河运,促进了大燕商贸的发展,东京的繁华离不开这运河。
但是高毅心中的大运河还不止于此,他设想的大运河,应当纵穿整个天下,南至江南,北达燕州,交通南北。
只不过当时天下大乱,燕云十六州被北夏占据,江南之地又被五国瓜分,这个宏大的设想终归是没能在他生前实现。
而征和一朝忙于统一天下,高晟还不到在位十年,这一多半的时间都在征伐江南五国,剩下的那一点时间也是安定百姓,恢复民生,更不可能启动如此浩大的运河工程。
至高策这一朝,继承了前两朝的根基,天下已然归于太平,而伐闽之战的消耗,于前些年统一之战的消耗比起来不过是小打小闹,更何况伐闽之战在陈积的统兵之下势如破竹,很顺利的解决了。
所以高策这一朝的国力是十分雄厚的,已经有实力、有财力干这件大事了,只是高策还没想好什么时候干。
更何况还有前两件大事在,高策便更加难以抉择了。
…………
迁都之后,还发生了两件不小的事情。
一是英国公庞牧在治平七年十一月,向高策上书,以自己年老体弱为由,乞骸骨归降。
这件事一出,文武百官都感到有些震惊。
因为英国公庞牧可是跟随太祖打天下的老臣,而且论起军功和资历可以说是武将勋贵之首,况且他曾大燕建立的初期,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内阁首辅,是为“代相”,使他在文臣中的声望也很高。
所以他的请辞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不过他今年已经七十多了,乞骸骨归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高策有些舍不得,因为庞牧是他的武学师傅,更是看着他长大的亲人,二人感情深厚,高策将其视为自己的长辈,所以不愿批准他归降之请。
由此庞牧三次上表请辞,高策三次都给驳回了。
庞牧不得已亲自入宫请见高策。
在二人的交谈中,高策发自内心的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不舍。
庞牧深为感动,但是他向高策言明,自己今年已经七十二了,实在是没有能力继续担任要职,现在他只想带着女儿回乡养老。
他还说,自从燕云陷落之后,他便逃入中原,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能回到燕云,他想趁着自己剩下的为数不多的时光,回到家乡过平凡的日子。
面对庞牧的恳切请求,高策实在是没有理由拒绝,于是含泪同意了他的请辞,并且厚赏了他。
就这样,英国公庞牧卸掉了禁军统领一职,带着自己的女儿在禁军的护卫下,离开了燕京城。